新媒体产品案例分析报告(热门4篇)

报告 0 15

新媒体产品案例分析报告 第1篇

(一)竞品分析目的

1.从开拓市场的角度。中国九成以上的人口都是互联网的使用者,当下互联网市场已然基本饱和,坐拥1亿用户的知乎很难再去开辟新的蓝海。此时应当转变思路,向IP建设以及视频领域进行发展。一个用户不会只使用一个平台,他同时也可能是论坛、视频网站、微博的使用者,如果作为论坛的知乎,能够同时获得视频网站、微博的用户,一定程度上也能拓宽已有市场,开辟新的收益方式。

2.从竞争策略的角度。互联网行业讲究流量为王,在眼球经济的大环境下“赢家通吃”的效应愈发明显,开拓一条新赛道,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在同类产品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拔得头筹。

3.从学习借鉴的角度。现在的社交平台普遍相互借鉴,试图向其他平台吸引流量。比如以长视频为主的b站,再经历短视频冲击后就开始紧抓短视频。主打即时通讯的QQ和微信也分别推出了微视和视频号。就连做电子商务的淘宝、京东也在主页加入了短视频窗口。新模式打开了新风口,一旦没有抓住时机便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二)选择竞品

1.直接竞品:直接竞品主要根据产品关键词进行分析。作为问答平台,知乎最早是仿造国外问答平台Quora的基本运作模式。但由于国内互联网局域网的性质,以及知乎主打中文互联网的战略,因而两者并不能成为竞品。国内其他较知名的主要主打问答形式的创作平台只有百度知道,但因其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知识分享社区,在体量上与知乎差距过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知乎在国内没有直接竞品。

2.间接竞品:间接竞品的分析,通常依赖核心功能转化法。知乎作为一款以知识分享为主的平台,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互动性。但用户所追求的知识分享功能,并不只能在知乎上获取。在图文方面,豆瓣和百度贴吧是其较大的竞争对手,豆瓣专攻文艺作品的网评,在单一领域有极大优势,百度贴吧涉猎更广,并且互动性极强。在视频领域,抖音和b站也有一批优质的知识分享类视频,视频图像以其更具“全息化”的特征,富有创新性的展现形式,更容易吸引用户的驻足。用户在满足自身知识需求时,这些平台都有可能成为其选择。

4.转移性竞品:转移性竞品可以从使用场景入手。由于知乎对公众开放后产生的用户下沉,其中也产生了一些非专业性的、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密集的较低的、更具感性力的内容,这些内容也使得知乎成为人们平日里消磨碎片化时间的重要工具。同样占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碎片化时间的,市面上大多数的中短视频平台、网文平台、游戏应用一定程度上也是知乎的竞品。

(三)竞品对比

知乎与小红书的对比(以运营模式为主)

(四)总结

知乎在自身的领域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当下没有直接竞品。但在其他领域仍然有运营模式及其相似的竞争对手,它们可以通过转型成为知乎的直接竞品。在当下的快节奏时代,人们追求短平快的信息获取,短视频的兴起抢占了以知乎为代表的图文内容市场,对其造成了极大威胁。同时在知识分享领域,小红书、抖音、b站也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对知乎也产生了极大影响。现今知乎开始向小说、视频方向发展,试图冲破封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新媒体产品案例分析报告 第2篇

(一)市场背景

(二)宏观市场分析

1.从政治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推进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反映在现实里就是要加强不同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比如微博、B站等社交平台,微信、QQ等通信软件,支付宝、网银等支付方式等都成为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而这些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自媒体的兴盛提供物质基础。要拓宽数字化发展空间,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程度,才能使互联网产品的内容更丰富,方式更灵活。完善管理体系构建,深化“放管服”,优化市场准入和营商环境,助推创新创业,才能使互联网的市场活水不断。

2.从经济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十亿,新媒体已然成为带动创收、促进就业的重要途经。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相关产业的成熟,新媒体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商业模式,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相关途径实现创收。

3.从社会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免费数字化产品培养了一批具有使用线上文化产品习惯的用户,同时PUGC的产品以其独到的专业性在互联网产品中取得较大的市场,在此之中,一些用户开始摆脱碎片化信息获取,从而转向更高信息密集度的内容。

4.从技术上:媒介融合的趋势加深,互联网内容创作的形式更多样、广度更深,一些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也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投身互联网行业,为行业内带来更多新产品。

(三)微观市场分析

2.劣势:从更新频率上,同样是图文内容平台,专业化知识分享的产品的生产需要比其他产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因此更新间隔可能会更长,某种程度上说不利于提升用户粘性;从用户广度上,图文内容对需要人沉静下来思考,在当前短视频时代,也不利于吸纳下沉市场的用户。

3.机会:从媒介受众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学历人群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专业化的知识需求也会不断上升。

新媒体产品案例分析报告 第3篇

(一)明确用户群体

(二)用户画像及分析

1.地理分析:以城市人口为主,同时知乎的内容虽然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作为深度知识分享且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平台,对小布尔乔亚群体有较大的吸引力,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受众也会更多。根据知乎招股书说明,2020年知乎用户城市分布中,以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为主,占比。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受众更愿意为互联网等虚拟产品付费,同时由于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导致周边地区的青年人口向经济中心聚集,当地的网民基数也更大,更容易接触到相关内容。早期的知乎流传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写作模板,也是因为当时该论坛的用户增长主要靠邀请制,从创始人周源开始,大部分都是各行业的精英或不同领域的专家,所以在世界各发达国家地区也有一定分布。

2.人口分析:年龄早期以30-50岁的中年为主,这些人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也有一定的阅历和经验。在全面对公众开放注册以后,人口呈现明显的年轻化,根据2021年国盛证券的数据显示,知乎15-30岁用户占据了90%,其中20-25岁用户占据了知乎总数的53%。性别比例以男性为主占据,但从2016年开始,女性比例开始逐年上升。职业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新闻传播、互联网等行业为主,这些人与当代的网民高度重合,同时又是对文字内容需求较大的一类人群;教育水平以本科为主,占据,高学历人群占比(太平洋证券,艾瑞咨询)。知乎中的一些问答和专栏涉及相关行业前瞻和专业知识,对在校的学生以及初入行业的新人有一定帮助。但由于其本身涉及范围过泛,同时在用户大扩张中产生的市场下沉,可能产生一些不够合理的内容,也会引起一些专业人员的反感。

3.心理分析:以倾向从互联网获取有价值信息的用户为主;信息密集度较高,同时以观点输出为主,同时结合案例和理论,容易吸引目的性、信息获取需求更强的受众;体现在数据上,知乎用户主要关注教育和技能领域。

4.行为分析:对既有名望的追求。由于知乎最早是邀请制,因此许多用户是为了自己喜欢的明星或者专业人士注册的账号;对作品质量的追求,其专业性的内容也会吸引一定相关从业者或对相关方面感兴趣的人;质疑态度,由于其内容涉及过广,以及全面开放后的用户下沉,有时候会谈及领域之外的内容,相关从业者也会就某一问题进行争论。

新媒体产品案例分析报告 第4篇

(一)发现需求

需求分析的首要步骤便是发现需求,不同人群的需求各有各的差异,通过以上用户分析,我们可以将需求主体大致分为:

1.精致中产:这类人以25-35岁的白领为主,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们已经处于社会中坚地位,较高的收入使其有更多精力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其他提高生活品质的内容。这类人群倾向理财、旅行、居家、穿搭等提升精致程度的内容。

2.社会新人:这类人以20-25岁的应届生或初入职场的新人为主,即将进入或初入社会的他们目标是追求事业的成功,渴望从自己熟悉的互联网上获取更多相关行业知识,少走点弯路。这类人倾向行业咨询、职场经验、专业技能、升学考试等可以提升自我能力的内容。

3.圈子受众:这类人在各个年龄段都有所分布,有规律性地追求单一方向的内容,如二次元、摄影、动植物、户外运动等。这些人倾向与自身兴趣相关的内容。

4.热点追随者:这类人喜欢关注当下时事热点,通常浏览的内容与热搜榜有较大重合,愿意参与到市政热点的评价与讨论当中。这类人倾向当下热议的内容。

5.阅读者:这类人很大程度可以归类到圈子受众当中,但知乎在阅读领域的投入要远高于其他圈子,并且有较为成熟的创作-变现-盈利的模式,并且拥有比其他领域更为广泛的受众,因此要单独提炼出来成为一个点。这类人倾向文学名著、小说创作等文创内容

(二)管理需求与评估

根据以上划分的人群以及他们的需求,我们可以把知乎用户的需求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类:

1.困惑解决:用户使用知乎带有明确的目的,需要满足自身信息获取的需求,希望看到定制化解答。

2.优质信息需求:用户对高质量、有干货的内容的要求。

3.专业信息需求:用户对涉及具体职业、专业、领域的信息的要求。

4.社交需求:用户对满足自身兴趣的追求以及和他人互动的要求。

5.热点追随需求:用户对时事热点评价和讨论的需求。

其中2、3是基本型需求,即知乎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1、5是期望型需求,解决了用户的特定要求可以使用户的满意度上升;4是兴奋型需求,即在使用知乎的过程中遇到自身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获得惊喜中提升满意度。

(三)需求解决方案

1.基本需求:面向所有用户,可以通过在主页搜索栏进行关键词搜索,从而获取自身想要的信息。

2.困惑解决:提问并邀请相关人员进行回答,或者向专业人员付费咨询从而获得定制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