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三季人简短故事(共4篇)

故事 0 13

孔子和三季人简短故事 第1篇

(注意:导图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图片,这里会被压缩了)

很多人认为自己在股市,交易的是机会、是价格的波动、是行情的变化。这都没错,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我们实际上交易的是我们自己认为的机会、我们预期的价格波动、我们预测的行情走向,说到底,我们交易的是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个想法和市场的表现吻合度高,则能赚到钱,反之则要亏钱。

当我看到一个盈利机会,并且去捕捉这个机会,进行交易。但这个机会对我来说是机会,对别人来说则不一定是机会,还可能是风险。另外,市场上的任何一个点位都有人做,并且有人做多、有人做空,说明任何一个点位都有人认为是机会,而且有些人认为是上涨的机会,另一些人认为是下跌的机会,而我在绝大部分时间认为没有机会,或机会不够好。

实际上,我交易的是我自己认为的机会,“它”是不是机会,是我认为的。“它”就在哪里,“它”是已经存在的当下,我认为是机会,“它”不会改变,我认为是风险,“它”也不会改变。行情在那里走,它只是走它的路线,可能我认为它有规律、认为它有概率,但它只是走它的路线,并不会花一分一秒来关心我的“认为”。

更何况,我认为的机会,有时候是一种明确的观点,有时候是一种猜测的想法,有时候则是一种冲动而已。所以说,所有的机会,都只是一种“偏见”,当这种偏见符合后续行情发展,则机会成立,如果看到机会时去抓了,则能盈利,反之,当偏见不符合后续行情发展,则机会不成立,如果去抓了则要亏损。

孔子和三季人简短故事 第2篇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看了这个故事,很多人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要研究这个全身绿色的人是不是妖怪,还要思考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果真是这样,只能说,这人肯定小学毕业了!

我们人类,每个群体是不一样的,存在差异的,在绝大部分的领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三季人,我们活着只有三个季节,没有看到四季的出现。虽然对于不同的行业,存在社会分工不同的差异,但在同一个行业,也必然大量的人是活在三季中的。对于四季的了解,认识,需要极大的修炼才能达到或者进入这个领域。

孔子和三季人简短故事 第3篇

实践是消化知识、进化思维的最好方式,否则的确会陷入看过则过而不去思考的不良习惯。自尊心越强,人为主观情绪就越重,而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很多时候困就困在心上,而事物本身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正如会着不难,难者不会。在利益纷争,金钱为上的拜金主义时代里,能存在这样至仁至善至美的想法,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为人处世总的原则是力求与世无争。

很多人因为目光短浅,永远只追求某一次的成败,所以赌上一生的命运时,一局定胜负的心理也早已埋下了失败的种子。没有过重的得失之心固然是好事,但交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持续稳定的赢利,而交易外的目的是借助交易来达到增进修身养性的能力。之所以一开始需要进行短周期的交易,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最初的时间内,正面进行大量的实战交易,对系统交易的轮廓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新手最缺乏的就是大量的实战交易。

因为短周期的交易,可以让一个人实践很多次,结合理论,不断去领悟,逐步积累和打下基本功,这些基本功很重要,如果根基打不深,打不牢,那么即使拥有最优秀的交易系统,也不过是废铜烂铁,练武之人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交易之道亦是如此。如果做长周期,例如,一个月做一次单子,那么你要悟明白一个道理,做10个单子的话,那就需要1年才能悟出,太长,给你的实践机会太少。

大量的实战交易就如武学中一开始练的马步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武学上有句古训,‘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为什么要一开始要进行大量的实战交易,那是因为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不断领悟和修正交易思想,最后融会贯通,积累扎实的基本功。等到根基稳固的时候,当转入中长期周期交易的时候,相对一开始做的短周期来说,将会感觉到异常的轻松,那么交易的绩效和境界也就随之提升了。

交易之道犹如武学之道!如果一个人只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交易员,虽然读大量交易技术类的经典书籍,加上实战,也许就能达到优秀交易员的标准,但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一位伟大的交易大师,那么身心修养是极其重要的,所谓“信念决定方向,思维决定格局”。但是前提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大师又不是天生的,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也是走过了很多错误的道路,最后悟道了真知。

孔子和三季人简短故事 第4篇

马云说:任何一波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股票股票等投资交易实际上也是如此。在一波趋势由开始到终结,任何放言自己做到了完美预判的言论都是在耍流氓。投资市场是混沌的,市场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而交易,就是在这种不确定中生成一套自己的理论假设,观察角度,做出一个关于胜率和盈亏比的取舍。

这个假设来源于股票股票等投资人对交易的根本认知。而认知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体,来源于每个投资人的经历和思考程度。也就是说,不同的投资人,带着不同的理论假设,创建了不同的操作体系,甚至拥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但是这些都是表象,能否成功的根本,还是要看其是否满足了投资的根本逻辑。

当一个人对交易的本质洞见的足够深,他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理论假设来建立操作体系,这些外在的表象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模式选择而已。

曾经跟有位朋友向我咨询。他的方法是一套基于小周期大均线的趋势跟踪,但是他发现另一套更大级别的趋势跟踪在某些时刻表现的更加优秀。于是,他开始纠结,到底是坚持自己的操作体系,还是把两者融为其一生成一套新的体系?

这个问题实际上很简单,无论是他的小周期,还是更大级别的周期,还是把两者融合的多周期,其实基于市场不确定走势的三种假设而已。这三种假设,有着完全不同的观察角度。小周期追寻是可能是类似于日线级别的“波段行情”,日线周期追寻的是“大的趋势行情”,而多周期组合,追寻的看起来是包含了“波段”和“趋势”两种行情,但是实际上,在某些看不见的地方,追寻“波段”和追寻“趋势”的代价,这套体系也一并承担了。

实际上,之所以会困惑于哪种选择,来源于一个认知环节的不稳定。这个环节就是,多系统的融合究竟是否增加了优势,还是仅是改变了理论假设的角度而已。

方法A满足交易的本质逻辑,方法B也满足了交易的本质逻辑。那么,A和B的融合,会让结果更好么?

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需要他对“主观判断是否可以让系统更具有优势”这个问题拥有一个绝对确定,并且坚信的认知。而他目前的交易模式是一套客观跟随的交易体系,所以想彻底的根除这个困惑,想要能够在未来不确定的走势中,坚定的执行他的体系,需要他的答案是不能。

只有真正的认知,才能导致行动。缺少行动的认知都是伪认知。

投资交易的本质实际上是认知变现。确实没错,投资交易认知中存在的偏差,一定会在系统体系的运作中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运行交易体系所遇到的问题,还是需要从认知层面入手。要知道,交易的核心原理早已稳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创新,而是理解并执行。

9张思维导图告诉你中国股市的本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