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修身篇感悟(热门22篇)

感悟 0 11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篇

遵循这一思路,便不难想象中国哲人何以既不关心超越的对象,也不关心内在心灵。他们对于造物主、宇宙生成、上帝存在一类终极实在的问题并不特别感兴趣,也不究心于意识、自我、道德抉择一类精神问题。确实,作为社会哲学的中国哲学仅仅只沉浸在行为正确、家庭和谐、政治有序、天下太平这些问题之中。甚至是那些强调自我美感经验的思绪,也都被密切联系于高度礼仪化的人际关系世界。事实上,按照意识反映并且批评社会及其固有的社会学这一观点,作为社会约束之解放的自发精神应该受到赞许。

包容的人文主义

然而,为许多人所持有的关于中国哲学的这种见解是有严重缺陷的。尽管这种见解给出了通常感受到的中国思想的轮廓,但却并未把握界定中国思想方式的主要轨迹的基本理据和实际进程。陈荣捷指出了中国哲学的更易于理解的特征: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整个中国哲学史的特征,那就是人文主义----不是否定或轻忽至上权威的人文主义,而是申明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在这一意义上,人文主义自其历史的发端便主导着中国思想。②

注意到这样一种“人文主义”完全不同于作为现代西方启蒙心态之显著特征的世俗人文主义是至关重要的。西方人文主义诞生于对唯心主义的深刻批判以及与自然主义的彻底决裂,它是世俗化的产物。与之相对,中国人文主义倾向于在全面整合的观念中包容精神与自然的层面,这种观念将人性及其功能内在于宇宙之中。

以人文主义而非社会学为其特点的中国哲学之极致,在于广泛涵纳美感、宗教、形上学以及伦理、历史和政治洞察力的可能性,由此型塑了中国思想的外在表现。这种综合的而非归约的方式更能把握中国思想的实质,因为并非思维的推演而是历史与社会的演进,才是作为中国哲学之特征的人文主义自然发生的助缘。

中国哲学的发端并不以与原始的万物有灵论的神话和宗教相决裂进而导向理性思维为标志,而是以天命与人德交互影响一类的道德论说为标志。正如前儒家时代的经典《诗经·周颂》所载,公元前12世纪的周代文明的兴起乃是德行的结果:

率见昭考

以孝以享,

以介眉寿,

永言保之,

思皇多祜。③

为着与天命保持和谐并寻求福祉而修养德行的观念为修身提供了根源性隐喻。

作为精神追求的哲学:孔子

修身观念中蕴涵的宗教诉求与知性思考浑融不分的情况,对于理解中国哲学的性质具有深远意义。与纯粹的思辨活动不同,中国哲学是一种指向人的发展的精神训练。那种毫不关注日常生活实践的抽象理论被拒斥于恰当的心灵生活范畴之外。在“天人合一”观念中,思想必须以人的具体生活状况为基础实在是一项硬性规定,基于这一观念,人通过自我努力,可能充分尽性,从而参赞大化流行。

孔子对于他的生命历程的精炼表述,作为一个范例,说明了修身在其学习成人的每一阶段的重要作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④

孔子以十五岁作为其精神旅途之发端表明,心志的抉择规定了他的生命指向;从给定条件和意志转变范围觉悟的标志在于学习。只有当一个人决定通过自我努力去学习成人的时候,有意义的生活方才开始。脚踏实地以及适当定位的能力意味着进行内在的自我修养必须涉及社会层面。然而,尽管学会明智必然要求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规范加以内化,但内在的自知力却并不依赖于外在强加的标准。确实,当人免于迷惑的困扰之后,就会获得深度的自我意识,进而引发深远的方向感。

五十之年的超越层面取代这位“人文主义者”最初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而给出了对于人的状况的全新洞识。天命引发的意义具有两个层次:一方面,它表明一种随着年岁增长而必然获具的对于结构局限的批判的(如果不是悲剧的)意识;同时它也表征了自我意识中的超越的突破。前者表明,由于我们只不过是人,终不免于一死,所以生命是有限的。正如孔子所说,知所不知是为智;我们可以推论,充分承担所不能承担者是为勇。那么,“超越的突破”意味着,尽管我们存在着局限性,但我们作为人所从事者以及所成就者均具有宇宙论的意义。

有意突出听觉而不是视觉能力来描述孔子六十岁年龄段的修身之道是颇具深意的。听的艺术需要心境的宁静以及不带成见地接受所有信息的耐心。对于一个成功的听者来说,变动不居的事物可以拓宽并加深他对外在世界的感知而又不影响其内心的安宁。因此,本性驱动的自发行为与道德责任指令的应当行为的和谐就在于训练听觉,使之进一步完善。在这一文本中,孔子七十岁时所经验的作为数十年持续修身结果的自发和自由的精神,成为中国道德哲学中具有激励意义的准则。

由于孔子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垂范示教的修身课程,因此它意味着为人的卓越性树立了一个有力的模范。孔子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状况、社会阶级、政治形势、文化环境等条件的综合,因而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一旦这些历史条件不复存在,没有人得以成为孔子。儒家后学不赞同模仿孔子,而主张以孔子作为效法的榜样。效法孔子的最佳方式是实践他的学习之道,通过修身以成人。致力于将孔子垂教的核心价值內化并将其整合到日常生活之中乃是必要的。这是否意味着悬置我们自己的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判断而接受儒家的致思取向?回答是否定的。心智上的探求与精神上的转化都要求修身哲学以经验性的易懂的语言加以表述,以指导实际操作;而对于不可检验的信条以及不确切的学理的肯认都是不必要的。

在回答“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询问时,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⑤在儒家道德哲学中,这一“黄金法则”表面看来是一个教条,但实际上它是否具有“汝不得逾此”一类的强制力呢?它是一种评论、一项建议、或一个忠告。其内涵的意蕴是:将这一法则置于日常的人际关系中去了解它的实际作用。可以想见,由于对方缺乏同情的回应,这种体贴他人的要求有时无法进行,那么这种活动是否还能继续下去呢?作为具体的实践而非抽象的原则,在应用儒家这一黄金法则时,对于现实状况的评估要有批判性。当孔子被问及以德报怨是否为美德时,他不是鼓励弟子们去修养那种体贴他人的较高的德行,而是反詰道:“何以报德?”如果我们基于互惠原则而以德报怨,那么我们将难以有适当的方式去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忠告意在要求我们在确定回应方式时注意情况的特殊性。

然而,将儒家的修身归结为一种情境伦理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以美德为中心的道德哲学,首要的关注在于通过建树德行而修养人格,从而得以尊严而且开放地应对一切情况: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⑥

具体情境提供机缘,以将一般原则——如黄金法则——付诸实践,但修身作为学习成人的方式,则以培养中行人格为基本目标: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⑦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2篇

我们在开始讲解、研究《大学》之前,先把这份原本《大学》的原文发给大家,希望平时多加熟读,要能背诵,那就更好了。那么,我们以后在讲解、研究时,就方便多了。现在,请大家看看原本《大学》的.原文是怎样说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3篇

读完《大学》后我感想诸多,概括下就是两方面的领悟,一是做人,二是做学问。朱子在《大学》中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以说,懂得大学之道的人,才能获得大学问,这次选择读《大学》我认为是很正确的,读“初学入德之门”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做人生的大学问。

我曾很不理解“大人之学”,大人是指做官的大人,还是长大的大人,看了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后,我才知道凡有志于学,内养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识,皆能达到某一个水准,称之为“大人”。所以读大学,是修身、做学问那么基础的一步。

《大学》原来是《礼记》中的,但后来被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时候正式成为四书之一。《大学》的主要内容总结起来被称为“三纲八条七证”,三纲即:明明德,亲(通“新”,革新的意思)民,止于至善。八条即: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即:知,止,定,静,安,虑,得。它所包含的道理很多很多,我的领悟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闭眼深思这段,能做到那样独善其身的人确实不多。现在的社会到处都是诱惑、比较、不信任,大家都活在面具下,适应这社会不得罪人的同时保护着自己脆弱的心,让我想起了小丑,彩色的笑脸下那颗心是笑着,还是流着泪呢。又有多少人能出淤泥而不染呢,意志有定向,心不妄动,所处而安,处事精详,然后达到至善之境。就拿我们的大学生活举例,真正踏踏实实学习的人又有多少,那些因为社团、学生会、兼职的事逃课、不学习的人又有多少,意志有定向了吗,心不妄动了吗,心里总是顾忌那么多,离自己的目标、梦想却越来越远。修身,做学问却被那么多事诱惑着、阻碍着,有一本书中说:“青春是一场无知的奔忙,总会留下颠沛流离的伤。我多么希望明天有太阳,灼烧我那腐烂的梦想。”不懂这大学之道的,不懂得独善其身的,代价将会是我们的梦想啊,我们要对学习的对象有整体性的认识,进一步确定学习目的,学习怎么做人,做好人,做正人,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功名、胜利。凡物都有本有末,明白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出去旧染之污而自新,让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顾虑的是什么,能在忙绿浮躁的时候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回忆一下过往的种种,不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确定自己大学生活的目标,明白自己的方向,便不会轻易被其他干扰,然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做到类似的“君子日三省乎己”了吗,没有。《大学》启示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污垢涤净,保持身心的洁净和清新,古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们对美剧、动漫持续不断地更新跟着看,这足以证明我们是有毅力的,那为何不能将这毅力用在个人道德修养上呢。听古人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达到最好的境界。

第二、又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字的顺序就强调了我们应该先做到修身,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自身品德修养不好何以谈治国平天下。至于齐家,现在社会上的“小三”、“裸婚”等等和婚姻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有人扩大了婚姻的问题,像《围城》,结婚后就像把自己围在一座城里,那不只是方鸿渐的婚姻情况,更多的成了很多人的写照,但是爱情还是依旧美好的,家庭也是幸福大于烦恼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忍让的处事方式古人比我们现代人看的更透彻,因为他们懂得以修身为本。懂得明明德,懂得何为薄厚。虽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但我们仍需更好地修身然后也可以更好地齐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齐家才能治国,而治国才能平天下。看看各国的高层政府官员,为什么他们的一举一动会那么受关注,为什么媒体会想方设法地寻找绯闻或是优点,正因为他们的地位,他们若能齐家,那治国也有利,这也是处世之道,推己及人,以身作则的道理,“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以身作则,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总之,最初的源头就是修身,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倘若一个个自我都能正其心,诚其意,国何能不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此刻就修身吧,多学,多思。

第三、“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内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就要“诚其意,正其心”,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

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格物到修身,对事物初步认识后,然后又会达到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最后才能做到修身。曾子教我们“知止”,知止而后能定,就像佛说:“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我们要把纷纷扰扰的心思暂时停“止”下来,就要截断众流一般,之后才有定,就像平时说的想的太多反而会得不到,那么又何必有那么多的繁杂思想呢,朝着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走好脚下的路不就很好了吗?《大学》中又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

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我们是子女,是学生,是以后的支柱等等,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就意味着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学习亦是如此,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因此每个阶段都应明确目标。高中以前我的目标一直都是考个好大学,现在上大学了似乎缺少了目标,有时会很迷茫,可是还有时间迷茫吗,这个阶段的目标也该明确,学习继续修身,继续让自己优秀强大,毫无理由仍在无病呻吟只是弱者的表现。《大学》教我们做事应专心致志,深入思考。当我们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方向,做到了“止”那就能把目标以外的事暂时放下,寻得自身的安定,内心就平静,这之后又可以重新开始思绪,看事物认为平常,也就得到了“安”,思想客观、朴素便是“虑”,最后的收获便是“得”。这一系列的犹如蝴蝶效应般,若我们能从开始一步步的实践,那结果肯定是更好的。都说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因为他们确定了方向,内心平静,有了安,虑,便可得??现在的自己和自己所期许的那个差距很大,既然现在有了内心中的方向,我就应寻求内心的平静,重新理清思绪,然后一步一步向着目标努力,收获最后的成果。

以上大致是我对《大学》的感悟,现在的自己曲解了学习的概念,从高中开始是为了考试而学,到大学是为了学分而学,这样的自己很悲哀,何时才能够“即物而穷其理”,什么时候能为了自己而学呢?此刻吧。修身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的,学习是漫长的是无尽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真理,在学习中修身何乐而不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这样漠然的处世态度,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毕竟我们所处的社会太过复杂,似乎已经很少有人会或者有机会去体会修身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就尽量做到修身吧。我们总是以仰望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或许仰望意味着追求,意味着理想,却未曾想过仰望的同时却已经将自己贬了值,人确实该有理想,该有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这种理想应该如何去体现呢,我们总是在应对这社会所带来的一切,却有多少人能对所谓的社会现实泰然处之,以一个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呢。现在让我们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去做事,深入地思考。我仍记得高中的校训“修己安人,铸玉成器”,修己,成器,当我透过《大学》从不同的角度我发现修身的重要性,我可以不追名逐利,可以不随波逐流,但是不可以不修身,不可以堕落,考了好多好多篇我的大学我不堕落,原来我们在大学防止的就是堕落,虽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但大学亦彼大学。那么就让我在我的大学中通过这些领悟继续不断地探索吧。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我的朋友,同学,我们一定不能丢下国学经典文化。我们作为中国的年轻人,国家的栋梁,我们更应该学习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让它在世界之中流传。历代美国总统_说过那么的一句话:“他说当中国人的下

一代忘记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攻打这个民族。”这句话就是意味着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文化啊。再说,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真正的国家的栋梁,我们也应该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认真地好好的阅读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好好的传承我国的经典文化。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4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句话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其于人生有着非凡的重要性。它指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一个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最高的人生行为准则——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需要道法自然、善待他人、彻底觉悟、最终实现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这就是君子的行为。

一个人彻底弄懂了自己的人生远大目标后,他就能够安定自己的心,而不会被外境所迷;一个人的心安定了,他就能够做到心静如平静的'海面,在人生旅途上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一个能够做到心静如心净的人自然心态就会变得安稳,这样的人就会远离浮躁;一个心态安稳的就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更加客观地分析与看待世界;一个善于思考和客观分析事物的人最终就一定会达到他的远大目标,就一定会最终实现他的个人理想。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细枝末节之分,任何事物也都有其始终,如果一个人能够搞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的结构和层次;如果一个人能够懂得事物的发端和结局;如果一个人能够知道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先后次序,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懂得大学之道的人了,也可以称为具有大智慧的人了。

思考这段文字,会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弱点和克服人性弱点的方法。现实中的人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确立自己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因此,多数人在生活中会受到外境及其变化的指引,而随波逐流。这样的人是无法做到安定的,他们也无法做到心静和心净,他们更无法做到心态安稳和深思远虑。所以,我们看到世上多数人都是终其一生,无所作为,他们只有在人生的终点附近发出无力的呻吟和慨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也是读经典的一大意义和价值所在吧?

也许,人生就是一个人不断克服自己的人性弱点,并通过学习和修身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不断提升和净化的。过程,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虽然要经历各种痛苦,但实在是人生难得之大乐存在于其中。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5篇

我们的青春是多么美好!青春是人们放手翱翔,努力奋斗的时期。如若,青春不去奋斗,那么你这辈子,便没有意义。

少年时代的高尔基,为了青春奋斗。他的童年非常悲惨。他四岁丧父后,他的母亲便改嫁了,于是他住在外祖父家。11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开的染坊破产,家境逐渐走向贫穷。自私自利的外祖父十分不满外孙给自己增加的生活重担。可是外祖母很喜欢自己的外孙,然后他和外祖父分家产。于是他们各走各的路。他怀着希望,可是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很沉重的打击。在喀上的那段日子里,当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杂技店伙计脚夫,看门人,园丁,锯木工等。在这么简陋的生活里,他却依然不放弃读书。白天的`时候工作,晚上的时候学习。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努力,那么他将会失败,永远都上不了大学。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暂的岁月要求我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一个人的追求目标越高,他的才华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儿。他家境贫穷。可是他有一颗爱读书的心。于是他每天去富裕的家庭里打工并不索要工钱。只需要求主人家借一些书给他看。他这爱读书的心,被当时的一个官员发现了。

他送那个什么小男孩去京城读书。那个宫员告诉他,我不需要你回报,我只需要你当官之后,心怀天下。小男孩儿答应了。但是,读书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他刚来时被所有人都看不起。但是后来他努力学习。被皇上看到了他的才华。他当官之后。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心系百姓的。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为了读书而努力,为了读书而奋斗。永远都不会为了困难而放弃读书。当你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的目标,你就会发现目标是离自己这么近。但是当你远望目标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目标遥不可及。当那些成功的人,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在背后下了所有人都看不到的功夫。

俗话说:_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_学习固然辛苦,压力确实也很大。但是我们要相信,只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就能够创造出属于一片自己的天地。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6篇

经过民主推荐、个别谈话、常委会议研究、廉政法规知识考试等程序,今天由我代表市委与大家开展任前集体谈话。

首先,我代表市委向在座的各位表示衷心的祝贺。为了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既能干事、会干事而又不出事,我们今天特别扩大了参会人员范围,你们的父母、爱人和子女也参加了,一是为了让家人共同见证这一光荣的时刻,因为你们每个人的成功,家人的支持理解功不可没,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你们,也是更好地监督你们,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家庭廉政防线。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也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从政意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根本在于自觉加强修身养德。只有不断修智、修心、修德和修行,坚持热情、务实、高效、清正的工作准则,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甘于奉献,志存高远、心系民众,才能抵制诱惑、清廉从政,才能高质量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修身养德,要在勤于学习中加强。

政治上的清醒源于理论上的坚定。学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自我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无论是“两学一做”,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是通过学习来提高认识,让每位干部树立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操守、凛然的正气。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追求,作为一种使命、一种境界、一种品格来对待,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具体来说:

一是提高理论素养,坚持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精准脱贫、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战略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委系列决策和工作部署,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_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提高谋发展、促发展的能力,注重学习掌握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治理、生态文明的新知识,尤其是国家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抓项目、促发展、护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驾驭各项工作的能力。

三是加强党性修养,始终把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作为履好职、做好事的前提,坚持学习廉政理论,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保持为政清廉、工作勤勉的良好作风,形成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和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操。

二、修身养德,要在勇于实践中历练。

实践是学习的重要课堂,也是修身养德的重要源泉。_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干好事业是这个道理,修身养德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摔打、探索、总结,才能加强修养、储备知识、增长才干。

实践既是我们成就事业的磨刀石,也是提升自身修养的练兵场。任何修养都要在实践中养成,也要在实践中验证。当前,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系列决策和工作部署, 找准工作的对接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践中,吸取营养、增长素养、提升修养。同时,把修身养德的成果,体现在廉政勤政上,以此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修身养德,要在善于总结中提高。

竹子,因其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古人常借以明志。其每往上生长一节,即“小结”一次。正所谓“有结乃韧,有结乃高,结而后实”。修身养德亦需像竹子,每前进一步,都需小结一次,才能提高一步,“结节志更高”。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在修身养德中,还是在工作实践中,都要学会并善于总结,看一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的利益,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能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是否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以总结促提高,以总结求进步,以总结谋发展,才能始终保持竹子般挺拔傲立的风骨。

近年来,_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这个目的,在小结中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善于总结反思。

四、修身养德,要在严于律己中升华。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7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6所高等体育院校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计划。

1·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访问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课程时数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6所院校在课程总学时上有较大差异。教学时数最多的是上海体育学院,达到了3258学时。教学时数最少的是广州体育学院,只有2532学时。两者相差726学时。按照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课程方案》规定的总学时2600~2800的范围,广州体育学院的总学时数明显偏低,与1997年颁布的方案规定的总学时2700~2900更是差距较大。我院在制定99教学计划时,决定将原来本科3500~3900学时数压缩到2600~2800学时,但在实际制定时压缩幅度过大,直接后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容量。如我院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学分必须相应学习学院开设的课程约为52门(其中必修33门),而华南师范大学所对应的课程数约为50门(必修24门),成都体育学院的约为42门(必修31门),北京体育大学的约为40门(必修26门),武汉体育学院的约为40门(必修24门),上海体育学院的约为46门(必修35门)。与兄弟院校相比,我院学生学习的课程多而学时少,导致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繁杂。

从课程的组成结构分析,必修课时数最多而选修课时数最少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必修课时数为216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77·61%,选修课时数为62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22·38%。必修课时数最少而选修课时数最多的是广州体育学院,必修课时数为171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67·69%,选修课时数为818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2·31%。从必修课与选修课所占总学时数的百分比分析,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必修均高于70%)比较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更加重视必修课,而后两所体育学院(选修均高于30%)比较其他体育学院重视选修课。后两所学院在贯彻压缩必修课时数、增加选修课比例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精神方面做得较好,也更加接近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方案”要求。

2·2课程学分数的比较

学分制是用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是现代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它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自的充分发挥。学分总量和不同课程的学分比例,可以反映一所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侧重点。从课程体系的学分总量与结构分析,在对学生的学量要求上,师范教育性十分突出的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要求最高,达180学分。从学分的课程构成比例上,我们将学分课程构成具有可比性的五所体育院校进行比较(成都体育学院实践环节没有规定学分,不可比),发现北京体育大学的必修课学分比例最高,较我院高出近13个百分点,而我院的选修课学分比例最高,较最低的北京体育大学高出8·77%。这一现象与学时比例反映的情况一样,说明我院的课程体系中较为突出选修课程,而对必修课的重视程度在学分总量上不如其他体育院校。

进一步分析,从必修课学分及其比例上,我们可以看到专业课学分,我院数量最少(56·5)、比例最小(35·3l%)。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院部分教师反映的学生专项能力下降的原因。由于专业课时数少(表1中几所院校里最少的)、学分低,学生的专业课时数较以往的课程体系有较大的减少,而其他配套措施(如身体素质隐形课程的开设等)没有很好安排或落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必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3教育实践环节的比较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教育实践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方式。从6所院校在教育实践环节的内容与安排上分析,情况大致相同,个别院校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点。如上海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专门安排了1周的教育见习,突出了学生实习之前的准备工作。武汉体育学院在第八学期专门给学生2周的求职时间,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北京体育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独有特色,都在课程体系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次数以上的学术讲座、论文报告、学术活动等,获得规定的必修学分。由于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相对以往自由参加、可有可无的状况,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与参与的动力。这对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能力,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更能发挥积极作用。

2·4技能培养与要求的比较

在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方面,北京体育大学对学生的外语与计算机技能要求最高,规定学生必须达到外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才能毕业。成都体育学院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裁判技能要求最高,规定学生必须达到某项目二级运动员和二级裁判员标准才能毕业。我院对学生的外语要求是通过省级统考并达到二级,计算机技能方面没有具体要求。

这与教育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较大距离,是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与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就达不到国家的专业人才标准,将面临市场的淘汰。

在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各院校基本保持了与其技能要求配套一致的课程设置。如在外语课与计算机课的学时数与学分数方面,北京体育大学的课程设置中都是最多的(见表5)。北京体育大学的英语课程,除第一、二学年4个学期384学时的必修学时外,还在第三学年开设了128学时的限修课,保证了学生英语学习连续三年不间断。计算机课程,北京体育大学在必修课的基础上,也开设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的限选课。这些措施保证了学生牢固掌握外语与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提高了该校学生外语与计算机过级率。比较而言,虽然外语课程是我院课程体系中学时数最多的课程之一,但与部分兄弟院校仍有差距。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外语必修课时数比北京体育大学少了112学时,比同在广州地区的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少了80学时,而且没有象这两所院校一样开设外语提高课程。这可能是我院学生外语四级过级率低的一个因素。在制订新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中,我们很有必要借鉴他校经验,增加外语教学时数,在第一、二学年开设必修英语课的基础上,在第三学年甚至第四学年开设外语提高性质的选修课,以此作为提高我院学生外语水平的途径之一。

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裁判技能等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从6所院校的专项课程教学时数安排看(见表6),上海体育学院是最多的,专项训练课程和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总时数达到828学时,比我院高出522学时,北京体育大学专项教学时数处于第二位,专项训练课程和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总时数达到656学时,比我院高出350学时。我院的专项课程时数在六所院校中最少(306学时),甚至低于师范类的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85学时。这组数据可能从一个侧面部分回答了社会和本院教师对近几年我院学生专项技术能力下降的原因。

毕业会考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全面考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我院与成都体育学院都执行毕业会考制度,但我院虽有毕业会考的要求,实践中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严格执行。教育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将毕业会考的要求以“顶点课程”的形式固定在课程体系中,使毕业会考制度的具体体现,也更加便于实施与落实。对于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时应将之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2·5教育专业类课程设置的比较

体育教育专业具有体育和教育的双重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在课程设置中既要有体育专业的课程,又要有教育专业的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体育师资,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比率会越来越大。因此在学期间培养学生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从6所院校为学生开设的教育专业类课程整体情况看,教育专业类课程比例偏低,学时数都远低于5%。在课程体系中教育专业类课程欠缺,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牢固、教师意识和素质的养成、教育教学本领的掌握,削弱了体育教育专业应有的师范性。此外,6所院校中除华南师范大学外,其他院校设置的教育专业类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都是理论为主的课程。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主线是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应达到不但自己懂得,还要达到会讲、会做、会教的程度。

6所院校中,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学生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数及学时数、学分最多,有三门必修课、一门选修课。而且该校特别开设了教育职业技能课程,对作为教师职业所需的基本功进行专业要求与锻炼,值得我们借鉴。我院在这类课程设置方面有三门课程,而且都是必修课,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一门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说是与学生培养目标十分一致而且作用非常大的课程,但是由于学时太少,并且都是理论学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能够与教学技能的实践相结合,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将会更明显、更大。

2·6体育卫生保健类课程设置的比较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正从过去单一的体育课转变为体育与健康课,要求体育教师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而这些知识主要靠在学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体育卫生保健类课程传授。从表8可以看出,在6所院校中,我院的该类课程结构较为单一,传授的知识较为陈旧,实用性不是十分突出,而兄弟院校开设的“健康教育与健康评价”、“体质健康教育研究、“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论”、“心理健康与咨询”、“健身学”等课程,与中学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势结合更为紧密,值得我们在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时借鉴。

3结论与建议

3·1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内容与结构

基本相同,但也存在课时数差异较大,课程重点各有所侧重的特点。我院课程门数多而学时少,课程内容繁杂,课程模块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3·2我院选修课学分比例较大,给学生课程学习的自由选择度较高,但专项课学时少,不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项能力。

3·3人文素质教育是我院课程体系中的特色之一,应继续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能力的积极作用。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8篇

又读了《大学章句集注》,并参考了唐文治的《大学大义》。因为自己就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古代读经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一些方面做了对比。

不管是《大学》还是其他经书,其主要内容无外乎两方面,一是修身,一是治国。而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从中小学到各大高校基本上是不讲治国的内容,修身的内容也不再强调了,取而代之的是公民的核心素养。

现代教育的课本五花八门,差不多十年一变,不知变了多少,没有守。古人读的儒家经典却是历经千年不变的,变的是每个时代的注疏。

以上变化究竟是好是坏,我个人不想过多的评说。但有一点却让我忧心不止,不得不说。当我去读四书五经的时候,我能鲜明地感受到有人在文化的源头向我招手,使我不断向他看齐。然而读现代白话课本成长起来的'我,虽然也一直在教育领域工作,却从来没有类似的感觉。很多时候我问自己,我交给学生的这一套我自己相不相信呢?越是往深处思考,我越是没有底气回答。

不论实行怎样的教育制度,采用什么样的课本,如果教育本身不能凝聚人心,增强文化的向心力,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都是堪忧的。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有没有可能出现“身不修”、“家不齐”而“国家治”、“天下平”呢?

有的人会认为,治理国家与个体没什么大的关系,而是那些当领导的人去治理的。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偏颇的。

中国有一句话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说明国家的事务与每个个体都是分不开的。“国将不国,家何为,人何在?”在这个意义上,家国与个人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岳飞与秦桧:岳飞背负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驰骋沙场,虽遭奸人陷害,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感动后来许多人;秦桧一副_嘴脸,为了金钱与利益,不顾国家安危,出卖忠臣,出_家,遭受万人的唾弃。

一滴水不能养活一棵大树,却能映照出太阳的光辉;一朵花不能装扮整个春天,却能展现出生命的华美;一个人不能构成一个国家,却能体现出这个国家的文明。

从普遍和长远来看,“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9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人才培养;“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制药工程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制造药物的实践工程,是研究药物制造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为适应地方医药经济发展需要,2005年我校率先在农林院校中开设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作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仍存在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强、实践环节薄弱、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化等诸多现实问题。结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6届毕业生的就业、考研及医药产业对制药人才的需求实际,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我校重新制定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冀于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目标,专业建设为主线,紧抓专业定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研究、实验实践六大环节,使培养的大学生具备学习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可迁移性技能。

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和基本依据。

一、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崇尚学术、特色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坚持“重基础,强实践、多能力、高素质”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改过去常常提到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 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一)准确定位目标明确的原则

专业培养方案要符合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满足与本专业相关的认证标准或评估标准要求,结合本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地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二)加强课程平台建设的原则

为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切实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构建“3+2”课程体系即“平台+模块”课程体系。“3”指三个平台,即:通识教育课平台、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2”指两个模块,即:专业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

(三)坚持整合教学内容的原则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文件 。精心设置专业课程,科学合理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专家或企业家的讲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精简课程门数,整合教学内容,进行课程重组,引入科研或教研的新成果和学科发展的新思想,加强学科间交叉,构建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四)强化实践提高能力的原则

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实践能力。制药工程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按照课程群将分散设立的实验进行整合,超过30学时的课程实验单独设实验课程;设立一定数量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设置

(一)总体结构

课程体系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形式,即:通识教育课平台、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占总学分的80%,选修课占总学分的20%。课程体系学分分配表参见表1。

(二)平台结构

平台结构分通识教育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三大平台。

1.通识教育课平台:通识教育课平台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注重人文素质,文理交融,科学精神,身心健康,就业指导。强调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本平台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简称:通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简称:通选课),总学分为53学分,其中通修课学分,通选课学分。通修课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体育课、军事理论课、形势与政策等。通选课要求每个学生选修通选课不得少于学分(选修超过学分按学分计算)。

2.基础课平台:基础课平台是数学、物理、化学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等课程,强调重基础。

3.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体现融通性,注重学科交叉,强调课程综合,系列课有机联系。按相同一级学科或学院内的各专业基础课打通培养。

(三)模块结构

模块结构分为专业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两部分。

1.专业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体现专业特色或现代化大农业特色,拓展专业面,注重因材施教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课程根据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论证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学生应选学分的倍,并且要选部级精品专业课2~3门作为选修课。

2.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体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强调课内外结合。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专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一般为26周。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实践活动学分不占实践教学模块学分,但可计入通选课学分或置换相关类别的选修课学分。在实践环节,本科生实施导师制,鼓励更多的学生从二年级进入实验室和研究室,培养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性文件,也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执行文件。针对培养方案设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中,精简课程之间的重复部分,突出应用知识的讲解,与时俱进,根除陈旧的知识,改革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注重讨论式、案例式、研究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开展,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主动参与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程设置中杜绝因人设课或因无人而不设课的现象。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准确分析和把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和特色,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要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明丽,赵广荣,白鹏等.国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04,(1):12-14.

[2]李华.以教育科研促进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9):50-52.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0篇

古始龀之年谓之小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教之为人处世之本。及志学之年谓之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今之士,自加冠之年乃入大学,未见明小学之道,无论大学之理,虽学之愈久,不见其深,读之愈广,不见其真,今之学问,其真衰于古乎?

秋善奕,诲二人,一人虽听然心向鸿鹄,艺弗若与,其知弗若与?

非学之衰、知之瘠也,意不诚也。

《中庸》道:“尊德行而道问学”,先礼而后学,故古之经论皆出于《礼》,今之学,图其速,得其名而舍其理,碌碌几年,始入大学。身形于堂庭之上,然意止于字句之中,虽眼目不离卷,然亦不诚焉。浑噩一天,终曰“苦矣”,盖善学者饴,恶学者苦,诚于中而形于外,方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焉。

程氏遗言:“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为诚,则学杂”。元培言:平时则放荡治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今同生,无冻馁之患,奔走之劳,坐厦享优,无问无告,术业无知,实验怠滞,应测时前,惟其甚忙,然学之二三,惟争分数,专之以舞,考之以弊,得之甚高,尔敢呼焉?曰:学之无用,贫日即成,今之社会,分数优高。其业有不精,德有不诚,谦言不怍,大言不惭,分高榜上,尔敢夸焉?评之优进,其心正焉?

身有之身当作心,故所谓修身在正其心。学之君子诚其意,正其心,犹慎其独,大琢于事,慎独于人,衾影无愧,屋漏不惭,虽身处世外,犹修吾身。

大学近半,学无高就,愚以拙钝,莫及项背,未明明德,然日日新,虽无学深然先诚本意,犹无高就而先正吾心,谨记公名,不敢怠慢,耗时两载,拙笔六卷,题以《吾辈》、《问答》、《寻影》、《朝闻道》、《明新》、《丘山志》共万余字,日日自俭,每日必读。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学之道也。故序《丘山志》“丘山有志,不为其名,造化随顺,如影随形”,今题以“景致明新”,意为致知,明理,求新,以戒己心,以勉诸君。

吾师言“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吾辈当以修齐治平,兼济天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心有大我,山之巍峨。

吾师言“吾乃炎黄子孙,当倾毕生之学以报国”,吾辈当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吾辈当兴,天下扬名,今之士兴,万世昌平。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1篇

中科院院士_先生曾言:“我们中国在传统上是把治学和做人完全结合成一体的。”是的,在儒学体系统治中国的2000多年来,大众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关于怎样做人的。从仁、义、礼、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似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人格系统,同时,也从思想文化的高度上,为华夏文明铺开了为人处世的漫漫长征。

朱熹曾指出:“《大学》是修身治人的规则。如人起屋相似,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则可举而行之矣。”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人们似乎把做人和治学逐渐分离,学习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应用科学,即格物、致知。久而久之,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失去了做人的规则,甚至还出现了应试教育这样僵化了的育人系统,令人不胜唏嘘。实际上,这样的学习风气从根本上就已经失去了方向——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正心、诚意,是修身,故而,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求学是无法树人的,也是无法进步的,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真心诚意地热爱学问,而只是虚情假意地将学问当做是成功的工具,那么求索又怎么可能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呢?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坚持治学与做人的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不可逆转的涡流。同时,也只有不断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之道,方可成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2篇

人生充满坎坷和坎坷。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因为坚强,他们才能度过这些坎坷和挫折。今天看了《贫穷是最好的大学》这本书,深深的打动了我。

金鹏内心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出生后不久,他的祖父母就去世了。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他考上重点中学时,父亲病重。我妈默默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她使三英亩小麦成熟。看到她妈妈累得无法支撑她,金鹏很难过。她对妈妈说:“我不去上学了。”。为了母亲,金鹏宁愿放弃学业。这种精神多么可贵!而我们不仅不关心父母,还经常让他们为我们担心,这真的很丢人。尽管如此,金鹏的母亲仍然让金鹏去上学。于是金鹏又变得强大了。他平时在学校只吃面包屑,但不讨厌生活。他还说:打硬仗,打倒霉,是光荣的。

看到金鹏如此强烈地面对生活,想想我们自己。因为学习累,作业多,我经常生自己的气。既然我们条件这么好,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父母?有人曾说:失去了财富,只走一点点;失去了荣誉,就失去了很多;失去勇气,就失去了一切。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吧。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3篇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以此没世不忘也。”

“於戏!前王不忘”源自《诗经。周颂。烈文》,是周成王祭祀时赞颂先王并诫勉助祭之句。也就是说先王建立如此显赫之伟业,吾等后人不能忘记这样的伟业传承。具体又指什么呢?

也就是“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君子仰慕古贤圣人之德行,见贤思齐,见圣渴仰;而小人也乐得借用先贤之名来以此获得自利。

在东方另一个国家印度文明传承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瑜伽这样结合、联通、合一和相应来表述。与内心心性合一而明身乃心性之化身;与天上神灵合一,如阿凡达;与古贤先圣合一而智慧似我。以至于佛教盛行而演绎到无比殊盛而繁复,君子探求无限,小人用其无限。可见正信和迷信混杂一起,难以清晰。

而儒家直探龙珠,直揭精辟,仅此一句,使真意灵魂大白与世,简单平实,仁心直露,使人深省,言下大悟。

《大学》总在不断引用先人智慧说当下实际,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也无修饰,更是中立直接,真实华族智慧之精要,深读其乐无穷。也由此成全了《大学》的历史地位。

生活中,我们总在道理中纠缠不清,与其说道理无非就是自我认知的'一面之词,放在阳光下暴晒,还能有多少客观。一切道理皆废话,不中立,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说什么才是最根本的呢?那就“贤其贤而亲其亲”,其贤其亲变成自然之道,用在社会中就是合真之道,明辨是非之道。至此,心性洞开,与天地合一。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4篇

首先,很感谢为这次主题班会的准备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学!本次班会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积极、主动,能大胆地畅谈文明标准,树立自己的形象,看你们自信的表情,听你们充满豪情的语言,我相信,大家的理想状态一定能实现。

中国在历史上,是世界公认的 “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国家,是一直奉行“忠、孝、仁、义、理、智、信”等社会公德的国家。到了现代,在我们的身边,你也总会看见那些谈吐文雅,举止谦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人。在我们的班集体里,也有不少文明小标兵、小卫士。可是令人惋惜的是,有个别同学不注意个人修养,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有的课间活动疯打,追逐;有的在整洁的地面上随地乱吐,乱扔;还有的在雪白的墙上,印上一个个不光彩的手英脚樱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合格的中国公民,我们该怎样去做,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成为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的后代呢?我们是祖国的小雏鹰,文明之花在心中开放,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做21世纪文明人。让我们插上文明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美好的'未来,做文明的我。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然而,在当今时代不断进步的同时,若在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之间,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之间,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等等的这一系列荣辱界限在很多人心目中已悄悄模糊了。

其实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很简单,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更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言一行总关情,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着热情,尊重,关爱和友谊,这就是讲文明。这点点滴滴的赞美和欣赏,如甘霖似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要成为一个文明的人,必须接受文明之教育,就像一块矿石,想要成为钢铁,必须投入熔炉接受烈火的冶炼。父母把我们送进学校,就是想让我们在学校这个文明的熔炉里被炼成一块纯钢。成绩的好坏并不是最要紧的,作为家长,他们期望我们能健康成长,期望我们能在老师的教导下成为一个文明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他们不期望我们一定要成为栋梁,但我希望我们至少是一棵绿树。无庸讳言,当今社会的不文明行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然文明礼仪如此重要,那我们应怎样做呢?其实,说到底,很简单,就是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心态,认真做好每一件看似最不起眼的小事。我们只要问自己一些最最简单的问题,例如,我们是否明白一个学生的身份,怎样才穿着得体?在升国旗时,我们是否能够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在课堂上,我们是否能够遵守课堂纪律,注重课堂礼仪,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教学?

在下课时,我们是否能够文明休息?甚至我们是否已真正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倾听?我们不妨每天问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负责、认真地对待自己,对待这些小事,多做自我反省,那么每天都会有所进步,我们终能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提高素养,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样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

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5篇

《大学》开篇的章句,共250字,据文中所言,“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这后面的传十章,则为曾子对孔子前面观点的注释解读,并为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整理成篇。后为程颐修订编序,成十章,共1546字。

原文: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所谓“右传”,系指竖排版上下文中的下文。下篇传十章中的首章,解释的是上篇正文的第一句“明明德”。

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盘,朱熹注曰:“沐浴之盘也。”铭是器物上、碑石上刻的用以自省的文字。就是说,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在其洗澡盆上刻了用以自我提示、警醒、借鉴的文字,让他在每日清洁沐浴身体的同时,也洗涤自己的心灵世界,去除心灵上的污垢和丑恶,做精神上的洁净自新。看来,古代百姓怎样不知,单就帝王来讲,还是很讲卫生的。是不是天天洗不知道,至少洗澡盆还是很讲究的。刻的这几句话,叫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都这么刻了,估计不天天洗也不好意思,未免贻人以形式主义之口实。苟,也即如果、诚然之义。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真心想着不断自我道德完善、自我检省自己的话语,那么就要每天都要这样做,并要天天这样做,一天一天的持续坚持下去。商汤是开国之君,进取之心既强,反省自鉴的意识也比较清晰;既要勤政,又不能忘了检省自己,只有靠树立强大的个人权威和帝国功业,才能于夏之乱政面前,凭借文治武功,一并取得各方民众的真心归顺和臣服。故而,开国之君,往往勤谨,一方面是进取心使之,另一方面也是江山未稳之故也。舍此,也霸业难成。

从这段铭文来看,古人尤其是君王还是把修身养心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的。人治国有赖德治,统治者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力品质的高下对于统治权威的树立、国家的治乱兴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事实上,权力持有者在权力本性作用下的任性弊端,在制度性约束手段有限的情况下,相应的道德义务的施加就是即便无力也要必须采取的举措。

康诰,是《尚书·周书》的第一篇。康指的是康叔。康叔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成王时期,因为参与平定三监之乱,而被功封于商朝后期的陪都朝歌,也就是如今河南北部的鹤壁市淇县。荆轲就是这个地方的人,想来他是从卫国游历到了燕地,结交了江湖朋友、王族公子,参与干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所谓的燕赵慷慨悲歌之士却原来是个河南人。回头说,成王命康叔在其封地建立了卫国。诰,是命令。康诰就是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遗民时所下的命令,以及成王对康叔封临行前所下达的执政纲领、方针纪要。由于康叔治理的是殷商故地,民众受殷商政治风尚影响长久,观念行为多有于西周之新政不相容甚至抵牾之处。故而,成王希望康叔治理卫国的基本宗旨和使命应在于革故鼎新,将商墟遗民改造成拥护新_、合于新风尚的新臣民。是故,成王在康叔上任前对他说:“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就是成王对他这个小叔叔说“唉!你这个小子啊,你肩上胆子还是很重的。你到了那个地方要保护好殷商的那帮遗民,帮助我把上天的命令传达下去,让他们都顺应天意接受周朝已经一统天下的现实,鼓起精神来自我革新,努力做我们新朝代的新臣民。”可见,古代帝王在治国的过程中,除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讲究通过修身养德来获得内圣外王的历史功业外,也非常重视对普通民众的道德教化,克服人心性中邪恶偏私的弱点,来共同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的完善和社会成员人性的升华,由此在促成一个对道德修为有着观念共识基础上的德治理想国。而这样一种通过宣传教化的手段来维系权力、维系权力运行所赖以依靠的信念基础的'治国理念,其中也蕴含着一种对于人和社会的积极的动态发展的观点,是对人性之善、人的道德升华以及人的自我革新有着充分肯定和认同基础上的治国策略选择。不管成效如何、是否可行,看上去总是很美的。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一篇,是《诗经·大雅》篇的开篇第二句。朱熹据《吕氏春秋》考证说,这首诗是周公旦追述文王之德所做,并以此来告诫成王,要奉天承运,推行仁政,永葆周朝的繁荣昌盛。这里说的旧邦,是从周的祖先后稷被舜封于邰说起的。《诗经·生民》有对后稷出生传说的记述,并为《史记》采纳作为正史。说的是周的祖先后稷是帝喾的妃子姜原所生,是姜原在野外偶见一巨人的脚印,好奇心重就踩了上去,于是就身动有孕,生下孩子后觉得不吉利,于是就把孩子扔了,可扔了好几次都获救了,觉得这孩子有神灵庇佑,来头不小,还是自己养吧,取名做弃。这位妈妈倒也实诚,遗弃的事也不怕孩子知道。但凡天降神人,总是不同凡响的。弃长大后,果然天赋异禀,善种庄稼,在解决民生之本吃饭的问题上有卓越的贡献,被尧举为农师,后又被舜封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虽然,曾子注释《大学》正当周朝当时,但从周先祖后稷从尧舜时获封起算,确属旧邦。无论是《诗经》中周公告诫成王“其命维新”,还是《大学》中,曾子以此来注解“明明德”,要表达的都是说,一个国家可以保持长久兴盛的关键,是要不断改革创新,要时刻响应天命的召唤,不断做与天命意旨相适应的文物建制、道德风尚的除旧布新,于此,才能受命于天,才能一直为上天庇佑,才能为上天选中担当天下大任。这其中包含着非常明确的动态发展的历史观,转换成当下的语境说,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紧紧跟随社会发展规律的脚步,及时针对社会发展形势或者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做发展目标、发展方略以及具体实现路径措施上的相应改变创新,才能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在科学技术、文物建制、精神风尚等方面的主导地位和掌控力量,稳稳承担起执政兴邦的历史大任。所以,改革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历史过程。所以,这里包含的“新民”,也即社会革新观点,对于当下的改革要务来说,还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其后的“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一句,是在语言的历史流变中被语义歪曲的一句话。现在说起“无所不用其极”,常含贬义,是谴责一个人做事没有节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在《大学》中,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君子应具备的美德的,带有期许和肯定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在追求自我人格完善、自我革新的过程中,要带有最大的诚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功夫下到极致,对自己做百分百的要求和努力,不断反思自我,改过自新,除去思想和精神上的尘垢,从而达到朱熹所注解的“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的终极价值目标。

这里,曾子是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说明“明明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从商朝的始祖,讲到周初的改造亡国遗民,甚至搬出周的始祖来例证改革创新对于保持生机活力和统治力的重要性。不过,曾子注释“明明德”,通篇却全是说的是“新民”。可见,作为经邦济世之学的儒家学说,个人修身养德虽然重要,但相比之下,总是要服务于社会亲民这个整体目标的。是先自新然后亲民,讲自新是为了亲民,个人自新总是为着“新民”考虑的。文/寻常清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6篇

进入xx学院学习已经三年了,每一年,学校都会开展文明修身的活动,今年也不例外。从文明修身的启动仪式到现在,各个系部,各个学校团体,各个班级,都相应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此,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文明修身,我想,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名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将来的最有力的后备力量,都应该把这四个字,落到实处。

从我们学院开展的相关活动形式看,很多时候,我觉得, 我们作一些事情,已经习惯了形式主义。我们写心得体会,我们开一些座谈会等等,这些类似的活动形式,我想适可而止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到其他的层面上。当然,在此并不是不赞同写心得写体会开会议,这些形式在很多情况下能够直接的反映问题,它们的作用我们不应抹杀。只是,在此之余,我们是否做到了我们所写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会养成类似“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不良习惯。

事实上,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做法,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开展一些实在一点的活动,把“文明修身”的精神,融入进去。如清理校园,像这样的文明修身活动,看似平凡但却非凡,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劳动,同时却也是一个渠道,让我们大学生认识劳动价值、共建文明的一种渠道。一校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时,我想,这也可以发展成为我们大学生的“内省”活动,因为经历了文明修身,我们更能体察每一个清扫工的辛苦;更能体会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独具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更具有积极的环保意识和坚定的责任意识。

作家梁晓声曾经说过“修身养性强调心灵感受的质量,以达到心中理想的自我形象塑造,没有一个不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是思想者。”所以,我想文明修身,上升到一个哲学高度来说的话,它实际上是一次“修身养性”的活动。现代社会的人们的心里,多了许多“浮躁”的心理成分,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们更应该借此机会,来发展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份平静,多一份安宁,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合格青年。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做到文明言行,文明修身!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7篇

【关键词】无痛流产;宫颈修复术;子宫复旧

早期妊娠合并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传统无痛手术方式在终止妊娠、月经恢复后3~7天再行宫颈修复术,术后恢复时间长,需禁至少2月,影响了患者夫妻生活。本文通过观察200例施行无痛人流术的同时行宫颈修复术,及无痛人流恢复后宫颈修复术患者,术后患者总花费、术后性生活恢复、子宫复旧、宫颈创面出血情况。根据我院实施的无痛人流术暨宫颈修复术后情况现汇报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年龄在士岁,体重士,妊娠时间7~10周。

入选标准 全部病例均为确诊早期妊娠(妊娠时间7~10周)、患慢性宫颈炎(宫颈TCT提示中度至重度炎症),全身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者。

排除标准 生殖器官炎症;各种疾病急性期;全身情况不良,不能耐受手术;术前两次体温在℃[2]。

手术方式 观察组:可视无痛人流同时行宫颈修复术,对照组:无痛人流术恢复后1月行宫颈修复术。

观察内容

费用;

术后性生活恢复;

子宫复旧;

宫颈创面恢复时间

2 结果

两组患者无痛术人流后,①观察组不需要刻意的休息,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加强营养,强体力劳动除外。②对照组需适当休息1~2周。③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外阴1次,勤换_及卫生巾。④遵医嘱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

治愈标准 阴道无出血,复查彩超子宫恢复至正常大小,宫颈光滑。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两组费用比较。

观察组总费用在士元,对照组总费用在 士元,经检验P

两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需禁1~2月,对照组两次手术分开共需禁2~3月,经检验P

两组术后子宫复旧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士天,对照组术后阴道出血士天,经检验P>,无明显差异。

两组宫颈创面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宫颈创面恢复时间士天,对照组术后宫颈创面恢复时间士天,经检验P>,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人们对性生活的理解较前开放,意外妊娠及慢性宫颈炎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已成为困扰女性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而解决两者并存的方式,按传统手术指征人流术后需禁1月,月经恢复后干净3~7天再行宫颈修复术,术后仍需禁2月,病程较长,花费高,从人文角度讲,可能影响夫妻感情及生活。而本文观察了200例早期妊娠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人流手术同时行宫颈修复术及分别手术患者,分别从花费、禁时间、术后子宫复旧及宫颈创面恢复时间来比较,得出观察组在总费用上明显少于两次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禁时间明显缩短,能增进夫妻感情,促进家庭和睦,而两组手术在子宫复旧及创面修复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终止妊娠术式;观察组采取无痛宫腔镜下可视吸宫术,宫颈修复采用LEEP电凝术,对身体影响小;对照组对术式无严格要求。麻醉均选择基础麻醉,药品均选择丙泊酚与芬太尼[4]。

参考文献

[1]庞芹,李萍萍,李立等.麻醉镇痛人工流产术后意识恢复与人身安全关系的分析[J].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0(144):616-618.

[2]谢幸,苟文丽,林仲秋等.妇产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3.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8篇

几年前已经把《大学》背诵得滚瓜烂熟,现在略微有点生疏,但也基本能背诵。虽然背诵完成,但是一直隐隐约约,不解其意。又不敢直译,直译明显是错误的。翻看了很多解读,不敢苟同。

直到看了因缘生老师的《学庸衍义》、雪庐老人的《大学表注》、憨山大师的《大学直指》、南怀瑾老师的《原本大学微言》,有一点感觉貌似懂了。但实则还没有真正搞懂。

后来,听了一些课程,明白了一切经典皆在化心。以圣人之心,方能读懂经典。小人之心,读出来,只能读出小人的味道。我非圣人,也非君子,距离圣贤经典还有十万八千里。好在,虽然自己不是君子,但能明白一点圣贤君子的标准。以圣贤君子的标准去解读,应该离圣人本意不远矣,不敢误人,请君斟酌学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开篇第一句,三句话提纲挈领,统领全文。朱子定此三句为三纲。

大学,这里指的肯定不是我们现在读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机构。古时童蒙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行,及礼乐射御书数之业,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己治民、治国安邦之学。这里是以年级来划分。

宋儒朱子晦庵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愚以为,这个解释更加贴切。

什么是大人?但从拆字来看,人得一则为大。一为道,为开悟,为性德。当一个人开悟之后,称为大人。古代对于做官的人,下级称呼上级,同级互相称呼,也是某大人。我觉得本意应该是,开了一定悟之后才有资格做官,当年理想状态和现实还有很多差距。具体什么级别才有资格称为大人,没有考证,不知道。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乾卦》的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指圣贤君子,在位的贤达。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小人的意思,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理解的小人。普通平民百姓都属于小人的范畴,生活在低层面的人,都是小人。而不是今天我们指的奸诈下流的人。

孔夫子在乾卦文言传中讲: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可见,这里表述的大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位高权重者,而是修行极高的开悟者。

大学之道,道是指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对于“道”这个字来讲,老子的《清静经》中有表述。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大学之道,这里这个道,无法按照老子所讲的“道”去理解,姑且可以理解为规律,道路,途径。大学之道,就是大人之学的通道(途径)。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什么是明德?什么是明明德?

如果直译,明白道德,可以不可以行得通?按照现代人的思想来理解,显然行不通,因为人们把道德了解片面化和狭隘化了。但是如果你在深入去研究“德”字,我觉得就可以说得下去。

讲“德”讲到至高点,不外乎孔夫子。四书的思想皆来源于《易经》。孔夫子真正流传于世的经典,就是其作的'《十翼》。《大学》《中庸》仅仅是他的思想,后人记录成文字,《论语》只是夫子日常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的聊天记录。而《十翼》是孔夫子真正的思想承载。

所以,光读了《论语》,没读十翼,你可能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知道《论语》中某句话是真理,但不知道为何是真理。

我背诵完了孔夫子的《十翼》,由于天资愚钝,依然是一知半解。看了一部分解读,我觉得依然没有契入圣人心境,故搁置。

十翼之系辞下传中有关于德的表述。

履,德之基也。谦,德之炳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这三陈九卦,把德表述到了极致。

我们一般说,某一个人是很有德行的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哄人。没有经过九变,这九道关口,你根本无法判断他到底是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你说他不贪财,你给他一个亿试试,你说他不好色,你放一个绝世美女试试,你说他很淡定,让他陷入困境,你再看看。真正意义上的德,上下五千年,能到达的,不多。达到,即是开悟。

所以明德,这个表述我觉得直译也可,只是按照现代意义的德来理解,这就是栽赃。可以直接理解为开悟。

一个人开悟之后,依然不能算大人。让更多人开悟,让道统传承,这叫明明德。就是你开悟之后,让你的学生,你身边的人也开悟,才能算得上大悟。所以,评价一个老师的境界水平,就看他培养的学生。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师道文化。自己是太阳,去照耀众生,这是明德,让其他人也成为太阳,去照耀众生,这是明明德。太阳能发光,厉害的不是太阳,而是支撑太阳发光的背后的能量。换个说法,自己开悟是明德,让别人开悟是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亲民,即帮助众生。在物质方面,在于让百姓安居乐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精神方面,教化百姓,让百姓断恶修善,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精神飞升,灵魂解脱。这是大人要做的事情。

止于至善,王阳明释“至善”为“性”,即本性,人类的本性是纯善无恶的,“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至善之性是人类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种对本性的复归,“止之,是复其本然而已。”

我认同这个观点。至善,到达善的终极,即是无善无恶。也是开悟。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19篇

一、强班子,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该总支始终把提高班子成员素质、加强班子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是认真执行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严格考勤本人签到规定,学习中每位班子成员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全年中心组学习41次,其中学习党纪材料和观看党纪教育片9次。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班子民主气氛比较浓,坚持每周班子日常工作讨论会,部内的“三重一大”等决策都来自班子的集体智慧。三是强调班子的团队精神,班子成员工作的协调和补位意识强。××年的三个系列检修中,班子领导既分工负责,又积极补位,使整个大修忙而不乱,出色地完成了大修各项任务。平时,只要生产需要,班子成员总是随叫随到。

该总支结合电气专业特点,在修订完善党支部工作考核细则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党支部工作争先创优竞赛”活动,并把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有力地促进了党支部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各党支部结合生产实际,积极探索新机制下党支部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炼油党支部针对××年检维修作业多、难度大、时间紧的特点,在党员中开展“党员检维修作业放心”活动,以更高的标准从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要求参修党员以身作则,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化工党支部积极抽调技术精、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参加急难险工作和技术攻关活动,做到哪里有困难,党员就出现在哪里,为顺利推进检修进度做出了贡献。综合党支部党员深入现场,在检修和开车的最关键时刻,他们总是挺身而出,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做好技术支持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抓队伍,强化三基工作,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该总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活动,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为三基工作打下基础。一是在三个系列的大修中,积极开展双休“党员义务奉献日”和“为大修作贡献”活动,共有14名党员被评为安全卫士和质量标兵。二是网开展“七一”系列活动,表彰了三个“最佳党员责任区”和五个“党员示范岗”。三是在党员中开展“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活动。通过读书会、讨论会、写学习体会等,对党员转变观念、改进工作起到了很好作用。年终,有二篇征文分别获公司读书活动二等奖和三等奖。四是启动“双向培养”工作。制订出活动方案,通过大修和急难险重工作对这些同志压担子,强化锻炼,取得了预期目标,有4位技术管理和作业岗位骨干光荣入党,5位同志按时转为_正式党员,7名**年进厂的大专生通过大修锻炼和培养,逐步成为生产骨干。五是继续深化党员教育“四四工程”,为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一年多来,普通党员在急难险工作中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已成为自觉行动。

以“三基”工作为重点,切实抓好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一是结合电气部实际,把“三基”基础知识整理后,下发到班组职工学习。同时,把日常的技能学习和考试作为创争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动员广大职工联系本职工作和发展方向,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培训和技术练兵活动中去,营造学习技术、争做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全年共举办技术讲座18次,开展岗位技术练兵156次。二是结合电气专业工种及岗位特点开展职业道德规范建设。针对电气工作专业性强、与生产装置联系紧密、安全网作业风险度高的特点,倡导“严谨、规范、仔细、放心”工作理念,着手探索和开展结合工种、岗位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活动,如“维护电工改动线路,必须做好图纸修改”等,促使职工共同遵守,并成为日常工作中行为准则和习惯。该总支在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中十分强调团队精神,在职工中提出了“有人发生不安全的情况要提醒一下,有人发生违章操作时要制止一下,有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关心一下,有人在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一下”的职业道德要求,促进了职工岗位工作综合能力的提高。三是以“文明行为伴我电气作业”为中心,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针对第一阶段大检修和以往作业中存在的陋习和不文明行为,在部范围内开展“文明行为伴我电气作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警句”征集评比、以“文明作业”为主要内容的书面答题竞赛、以为运行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做实事”等活动,努力营造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促廉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和谐职工队伍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20篇

“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进修作为一种精力追求”。这是_在“七一”主要讲话中向全党同志宣布的召唤。面临不时转变开展的新情势,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党员干部尤其是指导干部需求以更广大的视野来看法进修、增强进修,不时充分、进步、完美本人,真正使本人的任务在更广范畴、更高层面、更深条理发扬效果,获得新提高、新成效。

放宽进修的视野,起首是对进修主要性的看法要有新的高度。进修究竟有多主要?往小里说,可以让人增进常识、添加聪明、加强身手,更好地履职尽责。往大里说,可以让人俯仰寰宇、洞晓人生,提拔思维境界;可以让人察时知变、发奋进步,提拔精力境界;可以让人见贤思齐、增强涵养,进步品德境界。对指导干部小我而言,进修有利进步思想条理、增强品德涵养、提拔人生境界,构成高尚的思维人品、崇高的品德情操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对指导班子而言,进修可以促使党委班子成员站在一个一起的起点和平台上考虑、研讨、讨论问题,使“一班人”相处得更调和、共同得更默契,加强党委班子的凝集力战役力。因而,党员干部必需果断改正和克制“差不多”、“无所谓”和“顾不上”的思维,实在以“不敷用”的饥渴感、“等不起”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耐劳进修研究,确保常识不老化、思维不僵化、才能不退步,起劲以立异的思想、科学的办法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这一主要指示,为我们指清楚明了“学什么”的偏向。各级党员干部特殊是指导干部,要把进修党的立异理论作为中心内容突出出来,进行系统深化的进修研讨;要环绕强身手谋打赢,突出抓好军事信息化常识的进修把握,不时添加进修的“含军量”。在此根底上,要环绕胜任本职促开展,拓宽进修范畴,普遍涉猎哲学、前史、文学、科技、司法、治理等方面的常识,不时优化常识构造、进步综合本质。要着重学好哲学,时辰用理性的目光去感触生涯、领会生涯,在千丝万缕、纷繁复杂的景象中拨开云雾、抓住基本、切中关键,从看法论、办法论的观念上去解脱禁锢、解放思维,从敌对一致规则上去坦荡思绪,从矛盾非凡性道理上去寻觅方法,进步抓建立谋开展的才能程度;要注重学好前史,经过研读前史经典,“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坦荡眼界和胸襟,提拔思想条理和精力境界,不时深化对_在朝规则、社会主义建立规则、人类社会开展规则的看法;要注重学好传统文明,承受优异传统文明陶冶,接收前人修身处事的聪明和经历,进步人文素养,加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看法和掌握才能,准确处置义与利、物质吃苦与精力享用等主要关系。总之,要把任务所需、生长所需、做人所需的各种常识皆作为进修内容,才干真正完成“功以学成,业由学广”。

放宽进修的视野,要害是在进修办法的立异上要有新的维度。要把书读活,既要学会把一本书越念越厚,也要学会把一本书越念越薄,在阅读的根底上,联络实践,开动脑子,对实际中的迷惑进行深化考虑,把零星的器械变为系统的、孤立的器械变为互相联络的、理性的器械变为理性的,充沛吸取书本里的养分。要拜人民为师、拜官兵为师。广阔官兵任务、生涯、练习在第一线,对军队的成败得掉感触最直接、最深入,对军队的矛盾问题看得最清晰、最清楚,对军队的建立开展最有谈话权、建议权。作为指导干部,只要对峙问计于官兵、求策于底层,才干克制小我经历的局限,补偿小我才能的缺乏,避免和削减任务掉误。要对峙学用连系、理论联络实践,起劲完成从“有字之书”向“无字之书”的改变,把理论常识变为任务思绪,把立异思想变为办法办法,在学与干、思与行中完成双促进、展。要学会总结经历。“悲欢离合,擅长接收都是养分;成功掉败,擅长总结都是财富。”总结经历,就是向本人的理论进修,从本人的成功经历和掉败经验中吸取有益的养分。每完成一项主要任务或许大项义务,都要坐下来好好梳理一下,获得哪些经历,存在哪些缺乏?仔细吸取本人理论得出的经历,以便更好地指点下一步的任务;细心补偿存在的缺陷,防止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经过不时总结本人的任务、不时反思本人的掉误、不时改良本人的缺乏,丰厚任务经历,提拔才能程度,强化本身涵养,完美品德人品。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21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需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具体就是要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

《大学》中曾有一句写到:“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这段话写了小人与君子的两种独自相处的情况小人是“闲居为不善”,君子就是“慎其独也”也点明了君子,必须在一个人独处时做到慎独。

慎独是指在一个人独处时,做到与在人前一样谨慎,小心。有慎独思想的人,能做到慎独的人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人是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克服不了自己所受的外界诱惑,抵挡不住了利益的驱使……始终无法做到慎独。一开始还可以强装蒙混,但时间长了“诚于中,形于外”还是会被他人察觉。无法做到慎独的人意志力也会大幅下降,无法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无法自己抵挡住诱惑,坚持下去,久而久之不会只体现于自己一人独处之时,更会体现于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慎独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在假期之时,独自在家时,控制自己对电子产品等物的欲望,认真严谨对待自己的学习,与有人监督是一样,不去“假学习”“假努力”,不自欺欺人。而能够慎独的人与上面的情况恰恰相反。能够慎独的人有着高意志力与克服力。他们表里如一,不会自欺欺人,是值得托付与信赖的人。

慎独,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严谨治学的态度,不断丰富知识,提高素养,不断行动,在哪个阶段都要善于反省,也就是“以穷理尽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统知识,慎全独一。”正所谓,君子必慎独也。

大学修身篇感悟 第22篇

我看了《大学》,我觉得看过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有知识的气质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书不仅对古代的学者影响深远,而且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高的价值。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作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写定于秦统一全国以后不久。它是我国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指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大学》依据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阐明了新生的地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文中提出三条基本原则(三纲)和八个方法步骤(八目)。“三纲”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大学》认为,人生来就是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各心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关键。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四目是“修身”的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