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合集14篇)

报告 0 32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1篇

植物公园实践报告

一、引言

植物公园是人们近年来常常到访的景点之一,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作为环保志愿者,我也想了解植物公园的历史、环境和管理,以期对环境保护和植物生态学有更深入地了解。因此,我选择了植物公园作为我的实践基地。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植物保护和环保的知识,并深刻地体验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美妙之处。

二、植物公园概述

植物公园原名为北京植物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西街,占地560亩。园内种植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种植物,包括珍贵树木、花草植物、水生植物、果树等。此外,植物公园也是国家植物生态保护区,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不乏被列为濒危植物的物种。

植物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是中国首个综合性科研机构和植物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植物公园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集科研、教育、旅游、观赏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成为北京市区重要的生态休闲景点。

三、实践过程

1. 观察植物

在植物公园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如花卉、树木、水生植物、草本植物等。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园内各地的植物,在认真观察和研究的同时收获了很多的知识。我们不但了解了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还学习了如何饲养和管理植物,掌握了一些植物养护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徜徉在各种植物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力量和生态的精巧。

2. 参观生态馆

植物公园的生态馆是一座全国首个采用地下建造的现代化多功能场馆,融合了科研、教育和观赏功能。馆内展示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珍贵性状况以及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多样性和区系演化。我们在参观中了解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物的生命活动、植物的生态管理、如何饲养植物等,同时还充分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3. 参与环保志愿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也参与了植物公园举行的环保志愿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珍贵和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协助公园工作人员开展树木修剪、垃圾清理、环境监测等工作,亲身体验到了环保工作的辛劳,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环保知识。

四、实践体会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植物公园是一个生态系统的综合体,在这里,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与植物、环保、生态等相关的知识。此外,还加深了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体验,明白了作为环保人士应该担负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责任。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自然生态,才能更好地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通过实践,我也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迈向更广阔的环保之路。

五、结语

通过此次实践,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自然生态的珍贵和美妙,认识到作为环保人士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加增强了全面掌握自然生态知识和环保技能的意识。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自然生态将会更加健康、秀美,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美好和价值。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树木学;实践教学

一、传统树木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树木学实习是由教师主导,教师在现场引导学生识别植物叶部、花部、果实特征。由于实地树木种类很零散,现场教学往往很艰辛,学生实习只能走马观花,持续性较差。受到经费的限制,实习场地主要以校园及校内基地为主,这虽然能部分满足实习的要求,但其营建模式多为人工绿地,植被群落仍与天然次生林有较大差别,而且实习地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往的考核方式一般以植物识别和实习报告的形式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存在部分学生不认真实习,最后东拼西凑完成实习报告的情况。学生实习结束后知识点遗忘率高,难以与后续的相关专业形成联系。

二、树木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一)确立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应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不断深化树木学实践教学改革,加强管理,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科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在野外实践教学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野外实习的安全问题,强调纪律、团队精神;布置研究内容,划分学习小组,制订学习计划。应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野外实习不是去游山玩水,要做到团结互助,不畏艰苦,这是野外实践教学顺利展开的保证。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调整

1.树木学的理论知识往往较枯燥,而树木的特征需经反复练习巩固才能熟记,如脱离现场教学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知识的遗忘率会相当高。针对该情况,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4-5人,以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植物专科或专属树种标本的采集,并利用课余时间拍摄校园周边该专科或专属植物的照片,制作成PPT或彩色展板,在课堂上讲解,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所拍摄到的质量较高的植物素材,也可充实到网络植物图片库中,为日后的信息平台建设添砖加瓦。2.由于课时的安排,以往的教学实践课与理论课的间隔时间较长,这造成学生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因此,树木学课调整为4节连上,2节理论课后立刻安排2节的校园实习课,理论知识和校园现场教学顺利衔接,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为配合其他课程教学,树木学的教学实践课往往集中在夏末或冬初进行,这时野外植物不处于理想的物候期,很多树种的花果都无法观察到。因此,我们缩短了期末集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在春季和秋季树木花果盛期尽量安排学生到植物园、郊野公园进行短途的实习。另外,树木的生长往往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极端气候往往会对树木造成灾害性的损害,但也为树木学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实践教学中也可根据气候的异常变化调整实习计划,安排实践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2008年南方地区发生严重的冰雪灾害,广东地区树木受损严重。灾后我们组织了部分学生在校园、广州市区以及粤北山区进行树木受灾情况的调查,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亚热带地区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应用和选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思考。3.树木学是很多理科和农科课程的基础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可与1-2门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如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在这类综合实践教学里学生可以了解树木学在这些应用学科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能更系统地了解树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能更深入地对森林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制定森林经营方案。这样既节省了实习的经费开支,又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4.在野外植物识别过程中可充分发挥研究生助教的作用。研究生的植物学分类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他们掌握了初步的科研方法,且都有一定的野外森林群落调查经验。因此,在野外实地讲解过程中,他们除能讲授各种树木的名称、树木种群的特征、优势种等知识以外,也能向本科生传授树木调查方法和科研经验,并引导他们注意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让本科生从中了解植物物种资源的状况、环境干扰对森林群落各方面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拓展本科生的科研思维。此外,研究生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能很好地调动本科生的学习热情。5.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尽量改变以往有问必答的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先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树木的根、茎、叶、花、果特征,碰到关键的识别特征,如有无特殊的气味、叶是否对生、有无乳汁等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让他们根据这些特征判断植物是属于哪些科,通过适当的提示再让他们鉴定到种,在提示过程中可以穿插讲解相似特征的科。或者通过不同植物间的比较,让学生归纳出环境因子和气候因子对植物形态的影响,如高海拔植物与低海拔植物特征的异同;或归纳不同植物科间的进化关系,如豆目三科,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6.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实习活动开展前先安排好研究小课题,如某地资源植物的调查,然后以实习小组为单位根据相应的研究课题到图书馆和期刊网查阅科技文献,并利用植物志等工具书,针对所研究植物类群的生存环境、习性、分布和应用价值进行思考,并撰写初步的研究计划,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此外,还可以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或毕业论文,或根据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向,给学生提出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去完成,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我校有植物标本室(CANT)、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园艺基地、中草药园和杀虫植物园等专类园区,学校附近有华南植物园、白云山风景区等科普场所,具有丰富的观赏、药用、用材、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这些资源能较充分满足树木学实践教学的安排。另外,我校与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这两处实习基地交通便利,有丰富的次生天然植被,生境类型多样,这也为我院开辟了多条实习线路,还为野外实习在食宿、教学场地使用和植物标本的采集提供了便利,能保障1周的野外实习能顺利进行。目前,广州市多所农业、中医药院校都在此两地建立了实习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编写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教材

近年来,我们针对野外实践教学的内容汇编了《华南地区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针对校园树木的实践教学,与兄弟院系合编了《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木本植物图鉴》。这两本书对华南地区常见园林树种的生长习性、识别特征、应用特性等进行了描述,并配以植株、叶片、花、果实的高质量图片,图文并茂,深受学生的好评。近年来,《广东植物名录》《广州野生植物》《广东植物志》《深圳植物志》等植物工具书的逐步出版,为华南地区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应用性很高的参考资料,这些书都能很方便地在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为学生检索植物、撰写实习报告提供了便利。

(五)实习考核方式的改变

1.教学实践课程作为一门单独的考试课程,期末的植物认知考试只占期末总成绩的40%,而平时成绩的比例占60%,包括教学PPT或电子彩图展板制作10%、标本制作20%、实习报告20%以及实习表现10%。2.植物识别考试内容除了考核识别野外植物鲜标本外,还可以在野外进行现场识别考核或以一道没有具体科学答案的综合论述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核,让学生根据树木学的思维去探索结果,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突击应试。3.在实习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有代表性的标本、照片以及实结制成展板作为实习汇报展览的内容,也可将其作为新生入学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方式,并对有贡献的学生进行奖励或加分。

三、结语

教学实践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树木学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新型的教学实践课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科研活动打下基础。另外,该教学实践模式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要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指导教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庄雪影.关于林学专业“树木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2(6):22-23.

[2]袁俊琦.高职园林花卉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2):18-20.

[3]杨晓杰,王斌,刘敏,王昌河,于天飞.生物学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0(4):111-113.

[4]张秀华.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4):47-48.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3篇

植物学野外实践报告

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进化等方面的问题。野外实践是植物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本篇报告将分享我在植物学野外实践中的经历和收获。

实践内容

我们选择了一片位于校外的森林进行植物采样和实地考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科学的方法和操作流程,首先进行了采样和标本处理。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植物群落,采集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了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采样时,我们要注意选择结实的、健康的和正常的植物,并按照规定的采样量进行采集。采样后,我们要对样本进行鉴定、记录和标本制作。在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包括密封、贴标签、记录编号等。

完成采样和标本制作后,我们开始对植物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我们使用万能手册和专业书籍对植物的分类、形态和生态特征进行了了解,然后在实地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为了更好地完成实地观察和记录,我们还使用了显微镜、放大镜等设备。在观察和记录时,我们注意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应特征、生长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对植物进行分析和理解。

实践收获

通过植物学野外实践,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包括:

1.了解植物的基本分类和形态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分类学概念和方法。

2.掌握植物采样、标本制作和实地观察的技能,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了解植物的生态特征、生长环境和适应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态学概念和方法。

4.认识到植物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科学和探索科学的乐趣。

植物学野外实践是植物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采样、标本制作和实地观察,注意规范化的操作和记录,从而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探索。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4篇

植物学野外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野外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次植物学野外实践旨在通过对植物的观察与认识,增加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地点

实践地点为学校附近的祖山公园,该公园拥有较为完整的植物群落,适合进行植物学野外实践。

三、实践方法

1.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法是采用肉眼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颜色、花、叶、果等结构及其发育、变化等特点,对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和识别的方法,这是最为直接和中肯的方法之一。本次实践采用现场观察法对野生植物进行分类鉴定、调查和记录,以增加其对植物的科学了解。

2.文献查找法

文献查找法是通过查阅相关的著作、文献资料,了解植物的分布区域、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等信息,并与野外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的方法。本次实践采用文献查找法综合了解野生植物的基本情况和植物分类认识。

四、实践过程

1.采集植物标本

在实践开始前,我们准备了一些植物采集工具和袋子,以便将野生植物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和研究。整个野外实践过程中,我们认真观察了各种姿态和状态的植物,分辨其特点和区别,选择标本,记录野外样本名称、分类等信息。

2.文献查找和分析

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对一些植物的科属、物种等基本知识掌握不足,为了加强学习和了解,我们查找了相关文献、书籍,明确了野外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3.数据汇总和分析

在完成野外观察和记录后,我们将所有野外记录整理分类,并与实验室中所收集数据进行比对,通过发现差异和相同之处分析,在形成对植物物种和分类认识上的深刻认识。

五、实践成果

1.植物分类学知识的提高

通过采集标本、文献查找和数据分析等环节,我们对植物的分类认识更加深刻和系统,了解了植物的科属、命名规则和分类原则等知识。

2.了解本地植被的区分

对于同一地区多样化的植物,野外实践加深了我们对本地植被的了解程度,如区分不同习性,结构和彩色,植被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表现,区分树种和灌木类等,同时对于植物的适应性生长环境更了解。

3.锻炼识别和记录技能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使用和锻炼记录、分析和识别技能,如发现植物,记录其名称、特征和状态,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比对和验证等,这些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应用都有益处。

4.培养了野外实践的应用能力

植物学野外实践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有关植物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们对野外实践的实际应用能力,如野外观察和分类鉴定技能,以及分析和验证的能力等。

六、总结与展望

植物学野外实践是学习植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我们对植物的分类学知识、本地植被的区分、识别和记录技能、野外实践的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在野外实践中,也发现了学习植物学知识的不足和需要加强之处,希望今后能够深入了解对植物的探索,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中。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5篇

植物公园实践报告

一、前言

植物公园是一个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公园,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区域。因为它对植物的保护和推广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所以植物公园成为了一个历史悠久、值得推广和发展的公园模式。

二、植物公园基本概述

植物公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植物种植区和人类活动区。植物种植区是植物公园的核心,是园内重要景观。而人类活动区则是植物种植区的延伸,是图书馆、博物馆、游乐设施、公共活动等建筑设施的集中地。

植物公园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园内植物品种、景观设计、环保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休闲和学习。此外,植物公园还具有植物科研和种质资源保护与推广等重要作用。

三、植物公园的发展历程

植物公园的发展历程以中国植物园为代表。中国植物园成立于1913年,是中国植物学研究的最重要机构之一。在以后的数十年里,中国植物学家在这里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并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成为了中国植物学的国宝一部分。

1974年,中国植物园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后迁址北京。这标志着中国植物园正式转型为科研型机构。

1987年,以昆明为中心的云南省集聚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和生物科技精英,成为了中国植物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经过十多年的计划、准备和建设,昆明植物园于1999年11月18日正式开放,成为了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植物管理、保护、研究和旅游的综合性植物公园。

四、植物公园的学习和体验

植物公园的学习和体验以其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为主,活动内容包括植物科普、植物观察、植物学实践、植物摄影等多个维度。学习和体验的核心是对植物的关注和研究,学习者必须具备稳定的学习心态和学习动力。

在植物公园中,既可以跟随导游参观,也可以自由行动。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尽量细心观察、记录、体验植物公园的动植物世界和各种奇妙景观。

五、植物公园的推广与发展

植物公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生态意义和教育意义,植物公园的推广与发展有利于鼓励人们向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使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环境的保护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要促进植物公园的发展,应扩大园区规模、提高游客满意度,举办精品活动等。同时,还要加强与全球性环保组织的合作,使植物公园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榜样作用。

六、结语

植物公园是中外交流、科学研究、休闲旅游的最佳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和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的重要场所,有利于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使人类的文明与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6篇

植物公园实践报告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影响和破坏,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植物公园,将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认识。在这次植物公园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公园中植物的分类和生长习性,对于生态和环保概念的认知也得到了提高。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践过程和感悟。

二、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的地点是位于城市郊区的植物公园,我们已事先预约好了实践的时间和地点,并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在到达植物公园后,我们首先进行了一番简单的介绍和安排工作。随后,我们便开始了自己的实践之旅。

1. 植物分类

在植物公园中,我们了解到了不同植物的分类和特性。首先,我们了解了植物的大类划分,分为了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随后,我们又对被子植物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如根据产地和形态特征划分为热带植物、草原植物和林区植物等等。

在了解植物的分类之后,我们还学习了不同植物的特性,例如它们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适宜的气温、土壤等等。我们利用这些知识,从实践中提高了我们对植物分类和种植的了解和认识。

2. 生态保护

在植物公园实践中,我们还了解到了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我们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的活动如何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认识到了人类如何应对和治理恶化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

在了解生态保护的理念之后,我们又了解了各种保护措施的实际应用,比如在植物公园中如何进行生态保护工作,包括植物的种植、疏林和保护、水资源的节约、废气的净化等等。

3. 环保意识

最后,通过实践,我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在实践中体验了如何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如何使用环保袋,以及如何节约用水等等。我们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将养成环保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环保工作,为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感悟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对植物及生态系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实际操作中提高了对各项环保措施的认识和实施能力。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齐心协力,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在未来的生活中, 我们将更努力地学习和探索,积极探索新的保护手段和方法,在未来的社会中创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活空间。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7篇

植物公园实践报告

一、背景介绍

植物公园作为一个集植物展示、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公园,被广泛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植物公园逐渐成为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景观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重点是对植物公园进行实践访问和调查研究,以探讨其管理运营模式,了解公园环境与植物资源的情况,评估其教育和科普价值,进而提出建设及管理方面的建议。

二、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参观的是某市的植物公园。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植物公园的规模、布局和功能,分析了公园的特色和管理模式,并进行了详细的植物调查和分类整理。同时,我们还与公园管理员和导游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公园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管理理念、经济运作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情况。

三、实践成果

1.植物公园的规模和特点

某市的植物公园占地面积约500亩,分为北园区、南园区、中央区和湿地保护区等四个部分,其中中央区是公众最为熟悉和重视的部分,同时也是公园内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科普信息最为完善的区域。公园内的植物品种有近5000种,分布在数十个主题展区、花坛和花园中,涉及观赏花卉、草本植物、乔木植物、果树种植、草地景观和水生植物等。

2.植物公园的教育和科普功能

植物公园作为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公园观赏和休闲的场所,也是开展科普教育和环保宣传的重要平台。公园内的各个景区、花坛和花园不仅展示了植物的丰富多样性,更加注重对植物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科普教育的普及。比如,公园设置了植物名字和功能的标识牌,让游客可以了解植物的形态、习性和用途;设置了植物科普展厅和专题展览,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科学知识和应用前景。在公园的中央区,还设置了生态体验馆和教育中心等设施,用于开展生态教育、绿色观念培养等活动。

3.植物公园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

植物公园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是值得肯定的,公园运营公司实行“政府领导、公司运行”的模式,由政府出资进行建设和改造,然后通过招标或投标等方式,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和管理。在管理体制方面,公园实行“多部门联合、多方协调”的管理模式,由公园管理委员会牵头,各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协调小组共同参与运营和维护工作。

四、实践感悟和建议

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对植物公园的规模和特点、教育和科普功能、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认识到植物公园作为城市绿地和生态公园,既是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植物公园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建设生态花园、草地和桥梁等场所,创设生态体验馆,引导公众正确的生态观念。

2.加强植物公园的科技引领,建立植物数据库,增加科普视频和动态展示,更好地宣传植物知识降低用户入门门槛。

3.丰富植物公园的科普和教育资源,开展植物标本、文艺表演、花卉培育、种植技术等多种课程,丰富公园的教育和科普价值。

4.加强植物公园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完善公园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专业化和管理标准化,提高公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到有修改迭代。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8篇

植物公园实践报告

一、前言

植物公园作为一种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平台。在2019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植物公园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了植物公园的管理和展览,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在此,我愿意分享我对植物公园的认识、了解和体验,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二、植物公园概述

植物公园,就是以植物为主题的公园,主要以种植植物为主要特色,同时配有相关的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设施。植物公园展示了珍稀的、有代表性的植物物种,同时提供了植物重新生长和再生产的机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植物公园被建立起来,为保护自然环境和独特生物资源尽力。

三、植物公园的功能

1. 生态保护功能

植物公园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有效地保护植物资源,维护自然环境的稳定性,逐步调节全球的地球气候。在植物公园中,珍稀的、濒临灭绝的植物种类得到了生存的机会,它们得到了生长和再生的机会,在植物公园中逐渐繁衍壮大。

2. 科普教育功能

植物公园为人们提供了全面深入了解植物的机会,让人们认识到自然中植物的美,植物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性。在植物公园中,增加了各种科普展览、讲解、实验等活动,让人们了解植物的种类、生态、特性、需求等知识,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认识,推动人们的科学素养。

3. 旅游观光功能

植物公园的美丽景观和独特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欣赏自然的风光,感受人与自然相融相合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植物的花朵和叶子的颜色、形状的美丽景象,还可以参加各种游览、观看表演、野餐、购物等活动,体验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乐趣。

四、实践实施

在此次植物公园实践活动中,我们主要进行了植物搜集、按照植物分类和植物文化美学的规律进行植物陈列,同时还进行了一些植物的科普宣教工作。从我们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植物公园的独特魅力。

1. 植物搜集

我们在植物公园的活动中,首先进行了植物搜集。植物搜集是为了探讨植物公园里植物的栽种情况、分类、分布、生长过程等方面。我们观察了各种不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惯、生存环境、栽种科学知识等方面,从而更好的了解它们的特点、分类和生活习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植物的多样性和神奇之处,从中学习和发现了植物的良好特性,体会到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植物陈列

在植物搜集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植物学的分类知识,对各个种类的植物进行分组和陈列。我们根据植物的特征和范围进行划分,分别展示出不同植物的优美景象和特殊特性,使得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植物的品种、特点和分类等方面,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科普知识和环保观念。

3. 植物科普工作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植物科普宣教工作,通过各种方法,向游客介绍植物的相关知识。我们介绍各种植物的起源、分布、传播、形态和生长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游客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问题。一些互动问题和猜谜游戏,进一步加深了游客对植物公园的认识和兴趣,增强了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责任。

五、植物公园展望

未来,植物公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继续发挥其生态保护、科学普及和旅游的功能。在心态上,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价值意识的理念,理性消费所有与自然有关的产品,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爱护和关心自然环境,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转化为行动,为生态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结论

此次植物公园实践活动,让我深切地了解到植物公园的重要性和意义,对我提高了生态保护和科学素养的认识和素质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未来的植物公园,将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到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发现植物的美丽和奇妙,共同维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建设绿色和谐的社会。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9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园林植物》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园林用途等,培养学生对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和应用能力,是开展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园林植物育苗及栽培养护等工作的基础,同时为考取花卉工、绿化工、景观设计员等职业资格考试服务。因此,学生能否扎实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园林专业工作。如何对园林植物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和培养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已迫在眉睫。本文拟通过对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今后园林植物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园林植物》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落后,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园林植物》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更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再者部分实践教学,由于受时间、地域、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不能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同时,部分教师及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甚至认为此环节可有可无,只要应付规定的课时就可以,因此实践教学走过场,教学效果一般。

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一味地讲解和灌输,学生被动地听、记、背,师生间缺乏互动,易使多数学生养成“不观察、不分析、不归纳”的不良学习习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对知识的掌握也就大打折扣。

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全国各地由国内外引种或自主栽培的园林植物新品种数量激增,园林植物的快速更新,是对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挑战,只有不断地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才能使我们的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但是,目前不少高校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偏慢,跟不上园林植物新品种的更新速度,这不但会影响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校内实训室的设备和条件还有待改善,存在投入资金少,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室管理落后等现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模小,校外实践基地大多是私人企业,有些单位觉得作为企业没有义务培养学生,还要保证学生安全,所以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技能培训、业务提高存在漠不关心的现象。

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不合理。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是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依此评定成绩。然而,单从实践报告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园林植物识别和应用的掌握程度。此考核方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参与实践动手的积极性不高,这不仅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2《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

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听取往届毕业生的反馈建议,让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也懂得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标本等获得所需信息,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植物鉴别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成立园林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园林植物种类繁多、生长周期长、季相变化明显,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及园林应用,不能仅靠有限的实践教学,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尤为重要,应开展园林植物实践活动。例如:可通过建立园林协会,组织园林植物识别比赛、植物摄影比赛等,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及周围的景点认识新植物,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在园林中的应用,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增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兴趣,增强专业技能。同时也可开展网上论坛,促进交流。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由于现有的教材更新速度慢,课本上的内容难以满足园林绿化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或强化了在园林绿化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植物,如:在教学中强化了金叶女贞、金叶槐等一批彩叶树种,在花卉学教学中增加了室内观叶植物等,并将其作为重点讲述。另一方面,对各门专业课的重叠部分,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都相应做了调整或删减,使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及配套设施。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大类,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校内实践基地可建设大型连栋温室,相应的配套设备要完善,植物种类要多。同时,可考虑让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建设,既绿化美化了校园,又可以使学生在课余休闲时,从中识别和了解这些园林植物的习性及特点,能充分利用校园内资源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可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为此,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在园林植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较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每位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组成比例6:4。平时成绩包括实践态度(20% )、实践过程的学习与操作(40%)和实践报告(40%),平时单个实践累积记分,每个实践按一定的权重计分,最后累加。期末成绩包括笔试(50%)和技能考核(50%),笔试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实践中的问题等。技能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实物的识别能力(包括植物的部分及整体的识别及常见的园林应用等)。

参考文献: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10篇

植物公园实践报告——感受自然风光,体验生态文明

一、引言

植物公园是一种集观赏、学习、科研、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文化景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活的重视,植物公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以参观北京植物园为主题,深入了解了植物园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借此机会,我对自然景观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植物公园简介

北京植物园成立于1956年,位于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总面积为公顷,是中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综合性植物园之一。它既是一座植物园,也是一座风景园,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完整的植物群落深受游客喜爱。

三、实践过程

1、参观植物园_万佛苑_

我们前往植物园的_万佛苑_,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漫步小道,欣赏了花海、苔藓、竹林、观景台、草坪等景色,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巨大的_花以及优美的花环台,这些景色使参观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无穷的生机。

2、参观植物园的园艺展示中心

园艺展示中心是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别具特色的植物种类和花卉景观而闻名。我们先后参观了玫瑰、牡丹、萝卜菜、冬青、苹果、橙子、草莓、洋葱等花卉和蔬菜的展示,不仅学到了不少新的植物知识,而且对植物园的设计和管理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3、与导游进行交流

作为一名植物园导游,她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了植物园环境和植物种类,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一些植物的医学价值和功能。导游的热情、专业和耐心为我们的实践之旅增添了不少色彩。

四、实践收获

1、对自然景观和生态文明的认识

植物公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景观的美和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的重要性。通过对植物园的参观,我了解到自然生态系统是多元、动态而复杂的,我们应该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2、了解植物品种和性质

在参观植物园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不少植物的基本知识和认识,了解到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特殊的性质和功能,非常值得学习。

3、了解植物园管理

参观植物园,也是一次了解植物园管理的过程。了解管理流程、措施、维护要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公园的运营和效果,同时也教会我们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五、总结

植物公园在建设中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将植物公园建设得更加优美、多样化、功能强大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这次实践让我了解到自然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更加意识到保护生态和环境的重要性。希望未来可以加倍关注生态保护,建设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落实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11篇

一、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9月23日—24日,大连市组团赴山东省青岛市进行了为期2天的园艺博览学习考察活动。本次活动由大连市林业局牵头组织,副市长卢林同志带领市有关部门及县市区主管农业的领导共计7人参加。这次活动主要有两项日程:一是考察“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二是学习青岛市城市绿化建设和生态河治理先进经验。这次青岛之行,虽然时间较短,但内容丰富,收获很大。

二、青岛世园会及城市绿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在设计理念上,世园会的设计突出了青岛市山、海、城的海滨特色。利用城市中的山作为制高点设置观景平台,在观景平台上往东可看到大海,背面是道教名山崂山,游人和山海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互动联系。世园会的展览主要以园艺花卉为主,同时又突出青岛的海洋特色和文化特点。青岛处于南北气候带的交界带,临海而立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种植大量特色植物的独特条件。

在建设规模上,园区总规划面积约530公顷。园区选址位于李沧区东部的百果山森林公园。在保留和利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世园会设计和配置植物共约1700余种,其中一般性常见植物805种,特色植物包括植物馆(“新奇特”植物、海洋植物)、蔬艺馆(太空植物、山东名品蔬菜、番茄树)、草纲园特色植物(药用植物、睡莲世界)专类园植物等约计900种供游客观赏游玩。

在园艺水平上,青岛世园会将园艺和园林高度结合。在植物和花卉展示方面,设计了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体现中国文化的植物花卉等;在园林展示上,囊括了国外园林、国内各省园林、中国古代园林等内容,实现了感官体验与美得精彩结合。这届世园会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把多元化的园艺风格和人文熔于一炉。

青岛世园会在设计理念、建设规模、园艺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准。青岛世园会成功的市场运行机制,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青岛市的创新思路和先进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世园会考察结束后,考察人员还充分利用时间参观学习了青岛市城市绿化建设和生态河整治情况。作为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大沽河全长公里,自北而南纵贯青岛境内,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大沽河一度断流30多年,河道常常在春秋两季才有水,加上毁林、挖沙带来的破坏,水利设施发挥的蓄水作用也日益减弱。2012年2月青岛市政府下决心进行整治,在河两岸种植92种、150余万棵乔木,53种、450余万株灌木。通过这次治理,大沽河沿岸湿地面积达到6万亩;青岛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走在了全国前列;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为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业提供了强力支撑;实现了防洪和水源工程的优化升级,完成堤防填筑227公里、整修河道护岸257公里,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

青岛市还出台了《大沽河旅游生态轴带规划》,围绕大小沽河及其两岸旅游资源,规划了大沽河旅游发展的10个主题旅游地段,陆续打造莱西姜山、即墨古城等5大旅游区和莱西店埠、平度云山在内的13个特色旅游镇,促进大沽河沿岸生态旅游的升级发展。

三、学习考察的体会和建议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12篇

植物学野外实践报告

本次野外实践任务是对某片森林区域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植物生态特征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索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演化规律,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该生态系统。

一、研究区域简介

该片森林位于某市城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山坡交错,林木茂密。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包括水曲柳、榉树、枫树等。

二、野外实践方法

1.样地设置

在不同的地形、坡度、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的影响下,选取5个50m×50m的样地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布林法确定样地内的物种和数量。

2.植物调查

在每个样地内对植物种类、数量、高度、胸径等进行记录。每株植物都进行记录,并区分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3.物种多样性分析

根据样地内各种植物数量和分布情况,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计算物种多样性。

4.植物生态特征分析

通过对植物各种生态学特征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生态特征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对植物高度、冠幅、枝丫密度、叶面积等方面进行记录,进而反映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生态地位。

三、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

1.物种多样性

在本次野外实践中,通过计算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结果分别为H`=,D=。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植被群落相对来说物种比较丰富,但是物种例数集中在少数几种树种上。

2.植物生态特征

在本次野外实践中,对各个样地的植物高度、冠幅、枝丫密度、叶面积等进行了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 样地 | 植物高度 | 冠幅 | 枝丫密度 | 叶面积 |

| :-: | :-: | :-: | :-: | :-: |

| 样地1 | 15-20m | 10-15m | 600-800根/m² | 1000-1200cm² |

| 样地2 | 10-12m | 5-6m | 400-500根/m² | 800-1000cm² |

| 样地3 | 20-25m | 12-15m | 800-1000根/m² | 1200-1400cm² |

| 样地4 | 18-20m | 8-10m | 500-600根/m² | 900-1100cm² |

| 样地5 | 8-10m | 2-3m | 200-300根/m² | 700-900cm² |

通过观察表格可以发现,不同样地的植物生态特征有较大不同。其中,样地3的植物高度、冠幅、枝丫密度、叶面积等指标明显高于其他样地;而样地5则相对较低。这说明不同的植物群落在适应环境和生态竞争中具有较显著的差异。

3.群落结构和演化规律

在该地区的植被群落中,不同树种的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比例不同。同时,不同群落结构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同,故一些树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也相应发生变化。同时,植被群落结构因为自然灾害、人类干扰等因素而常常固定性不足,所以具有动态变化性。通过本次野外实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该地区的植被演化规律,以便对这一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出科学建议。

四、结论及建议

本次野外实践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组成以水曲柳、榉树、枫树等为主。同时,不同样地的植物高度、冠幅、枝丫密度、叶面积等指标有较明显的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样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在自然灾害、野火、人类干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植被群落结构在动态变化中不断调整自身,进而适应环境变化。

基于本次野外实践的结果,我们建议该地区应加强对研究区域的保护与管理,尽可能避免对植被群落的人为破坏。针对不同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和生态位,应科学合理地开展相关保护与管理工作。同时,应加强对植物群落动态变化情况的监测和预警,并及时调整保护和管理策略。通过加强植被保护、增加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利用,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不断得到提高。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13篇

以前,尽管因求学等原因在美国生活过5年之多,曾到访过20多个州,2010年应邀参加了在德克萨斯州举行的国际睡莲及水景园艺协会(IWGS)年会,因此对美国已经比较熟悉了。但今年这次美国之行,独自一人要同时完成两件重要任务,特别是要在4个州5个地点开展野外美洲黄莲的多样性调查,时间跨度较长,地点跨度大,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和美方的帮助就很难保证任务的完成质量和效率。因此,出差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因公护照和签证的申请,野外考察地点和路线的选择,同美方联系人联络和机票预订等每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

8月4日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国际机场,接着连夜赶往圣地亚哥,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当地第二天(8月5日)凌晨00:30(美国西部时间)。第二天准备去参观著名的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也叫San Diego Zoo SafariPark)

(图1)。

美国秋海棠协会(ABS)诞生于大萧条时期(the GreatDepression),起源于1932年,由Herbert 在加州的Long Beach创立的加州秋海棠协会(California BegoniaSociety)。目前,全美拥有45个分支机构,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两个州,会员则遍布全球。ABS还是国际秋海棠属栽培品种登录权威机构,每年都召开全国性大会和秋海棠品种展示评比。今年适逢美国秋海棠协会成立80周年,共有来自美、中、日、加拿大等国140多人参会,参与评奖的秋海棠品种和质量均创历史之最。会议期间,除了学术交流和品种展示、评比及销售外,大会还组织参观了当地一些秋海棠栽培和生产企业。

年会在8月8-11日连续4天召开,除了10号留给评委们给展示品种和艺术品打分评比外,其余3天日程基本上都是白天参观考察(图12、13),晚上进行报告交流,这样充分利用了时间。考察期间,分别参观学习了A&G Nurseries Inc,Kartuz Greenhouses等秋海棠观赏植物生产批发企业,位于圣地亚哥Balboa公园内的植物建筑(Botanic Building)

(图14),Marston House,一些私人个体收集栽培秋海棠情况和一个2006年刚成立的私立秋海棠研究中心(KOLZ BegoniaResearch Center)。会议报告除了涉及秋海棠产业和协会自身事务外,我作了题为“History,resources,scientific researchand industry of Begonia in China”(中国秋海棠植物的历史、资源、研究及产业现状)的报告。此外,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彭镜毅博士(博物馆馆长)、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California University)的Mark Tebbitt博士,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Rekha Morris博士等世界著名秋海棠学者也分别作了题为“Expedition of Begonia in Asia:peninsular Malaysia&the Philippines”

(亚洲秋海棠考察:马来亚、菲律宾半岛),“Bolivia:a land of extremes”(玻利维亚:极端之地),和“Begonias from eastern Himalayas:some new and some not so new”(喜马拉雅秋海棠:新的和不怎么新的)的精彩报告,同大家一道分享了他们分别在东南亚。玻利维亚、印度等国开展秋海棠资源调查的新发现和感想。各自发现了一批新种,充分表明世界秋海棠资源家底还远没被摸清,基础研究还任重道远。秋海棠协会年会参加者大部分人年事已高,经历丰富,其中一位叫ThelmaO'Reilly的女士今年即将年满95岁,还积极参加并大会发言,精神可嘉,这充分表明美国人对植物热爱程度之高以及对秋海棠事业的执着追求。

8月10日是参赛评比时间,品种展示区谢绝参观,但我不想浪费宝贵时间和机会,早早地准备好相机,在征得组委会同意和不干扰评委们工作的情况下,花了整个上午对所有展品――不漏进行拍照记录(图15、1 6),以备回去后继续学习和参考。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几种十分漂亮的球茎海棠,花大而艳丽,有一个品种花径竟然达到24厘米(图17),算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大秋海棠花了。还有一个品种内层花瓣还连成一个喇叭形杯状(图18),甚是奇特,在秋海棠中极为罕见。原产中国和越南边境的Begonia sizemorea(原来一直误定为大王秋海棠)也获得了本次参会竞赛栽培金奖(图19)。可我不明白,好几个漂亮的大花型球茎海棠并没获得好评,只得大会提名奖。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吧:西方人并不像国人那样喜欢大,更追求的是新颖奇特。也或许因为加州盛产大花型球茎秋海棠,久而久之导致美国人审美疲劳的缘故。除单纯品种外,栽培灯饰和其它秋海棠相关工艺品也是十分值得称道的(图20)。会议结束当天上午和前一天,秋海棠植物公开对外销售,我也借此机会选购了部分特别中意的种类(图21)。尽管每株才5美元左右,价格便宜,但由于担心东西多了,恐怕海关查扣,最终只买了20个左右品种。

8月11日下午会议休息期间偷闲去了一下附近海边。来到海滨后发现来这休闲的人很多,动物也多,海鸥、海狮以及其它不知名的动物、人、自然环境竟相处十分和谐,还有一对新婚夫妇正在举行浪漫的海滨婚礼。

8月12日开始了美洲黄莲野外考察之旅,途中转了很多种交通工具终于在晚上11点多(美中部时间)才到达奥本大学的宾馆。第二天上午访问了一下母校,并同奥本大学园艺系主任David William教授进行了短暂会面,简单介绍了上海辰山植物园、我这次的出差目的和当前研究工作情况,以及今后双方单位可能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机会。8月14日清早7:30,在伯明翰植物园园长Spicer先生的带领下,花了2小时快速地参观了该园(图22)。接着再向北开车2小时,到达田纳西河开始考察第一个野生美洲黄莲群落点(图23)。

由于发现黄莲都长在河的中央小岛两侧浅水区,离河两岸还有较长一段距离,因水中长有水草影响机动船的螺旋桨运转而无法开进而改乘充气橡皮船,我和Tilt教授二人同时划桨过去,费了些功夫才到达长有黄莲的区域。第一次看到正在开花的野生黄莲兴奋不已,顾不上天气炎热,迅速采集了一些数据,诸如植株高度、叶片大小、水深、花的大小、被片等。只可惜几乎不见成熟的莲蓬和种子,也许是对于此处黄莲来说,季节还早了点,或许因为河流水位不稳定影响了荷花的正常生长。结果只好采摘部分花蕾、花朵和叶片分子材料后划回岸边,算是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点的调查任务。

到达奥本大学稍作停顿,查看了一下以前的植物研究材料,然后接着南下直奔第二个考察地点:位于阿拉巴马州Eufaula的湖点公园(Lakepoint Park),到达公园宾馆时已是晚上20:30。第二天(8月15)早上考察了一下就近湖里的野生黄莲。宾馆后面的湖里长满荷花,触手可及,十分方便调查取材,但发现荷花丛中不时有鳄鱼出没,当心受攻击,不敢冒然下水,只好转移到离鳄鱼远一点的地方,利用橡皮船做水上交通和掩护工具调查数据和采集种子。此处美洲黄莲开花已经很少了(图24),大部分是成熟的莲蓬,看来同田纳西的居群在物候上存在明显的差别。

将近中午,我们又驱车前往下一个目标,位于阿拉巴马南部Dothan的十里溪园艺公司(Ten Miles Creek Nursery),这次来这里算是第三次故地重游,发现这家苗圃发展很快,荷花生长很好(图25)。交流一会后,又驱车直奔今天的终极落脚点:佛罗尼达大学所在城市Gainesville。一路上看到入侵植物一种野葡萄(Vitis rotundifolia)的壮观景象,没想到该种在美国南部生长极为旺盛,入侵性之强,沿公路两侧灌木或大树上随处可见其攀援或覆盖于上(图26)。

到达Gainesville市已是晚上8点半。第二天()上午,由于日程安排太紧,直奔迈阿密,即第3个美洲黄莲考察的落脚点。

8月17上午去佛罗尼达大学在迈阿密的一个研究中心(Fort Laurerdal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参观,并同该中心Gettys博士进行了交流,下午在她的带领下一道参观了北美最大的水生植物园艺生产企业Florida AquaticNurseries。该企业建于1957年,拥有3个大型苗圃,收集水生湿地植物品种300多个,仅睡莲就有160多个品种供销售,产品远销全球,在睡莲的新品种培育方面非常有名,世界上许多优良睡莲品种就诞生于这里(图27)。

8月18日,来到位于迈阿密北部,号称佛罗尼达州最大、美国第七大淡水湖Lake Okeechobee考察野生美洲黄莲。我们乘坐气船,该船烧柴油,开动时噪音特大,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每个人耳朵都必须要带防噪音设备,否则容易导致听力损害。随着船开动,先经过一段引导水渠,一路上可见各种水鸟受惊起飞,不一会儿,迎面扑来的是一片黄色的海洋:美洲黄莲盛开的鲜花(图28)。没想到这里的美洲黄莲生长如此之好、面积如此之大,是我所见最好的美洲黄莲风景。于是,照相机、摄像机双双派上用场,大家都好好地过了一把风景捕捉瘾。乘着气船在荷花莲蓬中穿梭,看着莲蓬、荷花和荷叶被船击打折腰,真还有点破坏美景的负罪感。但迫于研究需要,不得不穿行其中,开展多点抽样调查,让植物为科学做出一点牺牲。实际上,湖中黄莲生长面积大,长势猛,见到几处管理人员曾经喷施过除草剂控制其规模和扩展范围的痕迹,以维持整个湿地植物的生态多样性和谐。这里的黄莲不仅成熟莲蓬多,开花也多,好像处在第二个开花高峰期(图29)。显然,物候又同前面调查的两个地点有些区别了。

接下来8月19日是星期六,鉴于原来的植物材料还有许多数据需要进一步采集,于是计划全天闭门工作一天(图30、31、32)。8月20日去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了解一下美国的航天高科技和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辉煌历史。肯尼迪航天中心面积非常大,达570平方公里,工作人员13000多人。航天中心分综合参观设施、博物馆、指挥中心、装配检验大楼、航天发射场、飞船跟踪及数据网络站等。自1968年以来,美国所有的宇宙飞船都从这里发射升空。今年正值美国航天局成立50周年,来此观光的人很多。参观之后,不得不为美国人的创新、冒险精神和高科技能力所折服,深感国人必须继续发奋图强,谦虚学习,奋起直追,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超越。

8月21日,到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密苏里植物园。密苏里植物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植物园之一,栽培有51000多种(品种)植物。8月22日上午计划参观园区,刚接近大门,迎面是一条巨大而十分漂亮的人造中国龙,原来这里刚刚为英文版《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巨著的完成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庆典:中国龙灯节(Lantern Festival)。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如果早到几天就能赶上,现在只能凭剩余的一些装饰设施想象一下当时的热闹场面。在植物园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该园的温室区和各个专类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是的日本园的景观,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有一池潭栽有荷花,看到原产中国满树挂着漂亮红色果实的四照花(Cornuskousa)

(图33),更因为其东方园林风格和美景让我格外感觉到一种亲近感。该园的一些特色植物收集量很大,如兰科植物,萱草品种,百合品种,月季等,每类植物都是数百甚至上千品种。下午去标本馆查阅秋海棠和荷花等植物的腊叶标本。密苏里植物园标本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标本馆之一,位居全美第二、世界第六,馆藏标本630万余份。每年都有来自全球的许多植物学家前来光顾该标本馆,或短暂工作。标本馆分开在两栋建筑物中,苔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标本位于Lehmann楼,而大部分双子叶植物科位于孟山都研究中心(图34),两者相距1公里多。步行穿梭两栋建筑还真有点费时,幸好得益于标本馆的一位年长研究人员,十分热情地用他连车门都无法关紧的旧破车给我提供了方便,使我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时间,把所有亚洲产的秋海棠标本和所有荷花标本都查看了一遍,并进行了照相记录(图35)。

密苏里植物园还有一个很大的礼品店,销售植物及园林相关书籍,以及植物园相关的工艺品,作为来访专业人员,购买书籍时还享受到了25%的折扣。

8月23日,经标本馆馆长James Solomon博士的介绍,在George Yatskievych教授的带领下上午去圣路易斯的郊区的一个叫Creve Coeur Lake的湖泊调查美洲黄莲。开车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目的地,发现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给原来的湿地生态造成了破坏,加上今年又遭遇美国历史上罕见的干旱,有一个湖泊已干燥没有一点水了,荷花生长不良,大部分干枯,没有一朵正在开放的花朵。甚至整个湖都被一种牵牛花属植物白星薯(Impomoea lacunosa)霸占覆盖,荷花已经被压迫的十分狼狈不堪了。幸好,另外一侧小湖中还有积水,美洲黄莲生长良好,为我的调查提供了花和果实等材料。

匆匆解决了一顿简单的晚餐,又得赶紧记录数据和收拾行李了。于是,弄得满桌子都是荷花和种子等植物材料,到凌晨1点钟多总算忙完,设置好闹钟后匆匆入睡,第二天又要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8月24日清晨6点钟出发,到达马里兰州的Baltimore已经是下午2点,水生植物界的美国朋友Kelly Billing开车来接。一小时后到达她的公司基地,位于Jarrettsville的MarylandAquatic Nurseries,接着参观了水生植物苗木种类和生产情况。该公司除了主要生产销售睡莲苗等种类,还销售一些荷花。用塑料篮栽培睡莲后置于水池中,不仅利于植物生长和管理,同时也便于销售时起苗。该公司还有一个强项就是利用浮岛栽培技术,美化水体和清除污染,在美国应用较广,小有名气。

8月25日上午,大致驱车2个小时,到达马里兰州东北部的一个叫Mount Harmon的地方,附近McGill Creek河流有一处长有野生美洲黄莲,大约100多亩的面积,还是旅游亮点之一。这次,我们用较小的单人塑料舟划入湖中采集相关材料和数据。也许是地处偏北,湖水又较深,此处荷花正处于盛花期,却没有发现一个成熟莲蓬。因此,也就没有采集到成熟莲子。接着,在附近的湖边发现了一种锦葵科(Hlibiscusmoscheutos)植物,开有少量美丽的白花(图36),由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于是采集了一些成熟种子。

8月26日早上不到6:50起床,7:40从Kelly家出发,开车去Baltimore机场赶乘10:05飞往纽约的飞机,下午15:35再搭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MU588航班飞往上海,27日下午18:40到达浦东机场。至此,整个美国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次考察十分顺利、圆满,共拍摄照片17G,6800多张。不仅第一次参加了美国秋海棠协会年会,同国际秋海棠植物研究者、爱好者开展了密切交流,还引种了一批秋海棠优良品种。顺利地考察了5个地点的美洲黄莲,对该种在美国的生境及多样性有了更直接了解;采集了一批实验材料,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参观了美国主要的水生植物园艺企业和著名的密苏里植物园,对美国的水生植物产业有了进一步了解。

植物园研究报告范文 第14篇

植物公园实践报告

一、前言

植物公园是一个集科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公共场所,拥有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通过此次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植物公园的魅力和重要性,也对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践内容

1.实习单位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某市植物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200多亩,是该市最大的公园之一,其中55%为植物绿化区,20%为文化休闲区,25%为服务设施区。

2.实践任务

(1)植物调查

我们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对该植物公园内的植物进行调查。我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包括花坛、草坪、树林等。在调查中,我们记录下了每种植物的名称、特点、用途等信息,并按照科目名录进行分类整理。

(2)植物标本制作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制作了植物标本。在采集植物标本时,我们选取了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将其固定在标本瓶内并贴上标签。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学习和研究,也为该公园的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了参考。

(3)志愿服务

除了调查和标本制作,我们还参与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如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帮助疏导人流和管理秩序等。通过实践,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如何解决不同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责任和服务意识。

(4)学习交流

在实践期间,我们还参加了植物公园相关知识讲座和植树活动,了解了更多的植物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认识了来自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们,共同交流了解植物公园的管理和发展情况。

三、实践收获

1.知识收获

通过此次实践,我了解了更多的植物知识和树木分类,对环境保护、植物资源保护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些关于园林建设、管理、服务、规划等方面的知识,这对我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技能收获

在实践中,我不仅学会了采集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等操作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服务能力、沟通能力等实用技能。这些技能无论对于我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3.个人成长

通过参与实践,我收获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体验,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合作、付出与收获、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实践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也磨练了自己的忍耐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感悟

植物公园是一个集科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来这里走走、看看、学习。通过此次实践,我认识到植物公园的重要性,它不仅提供了观赏植物的机会,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游玩的场所,同时也起到了普及植物知识和环保意识的作用。

作为一名学生,我认为自己不仅应该掌握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会能让我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同时也希望植物公园的管理和发展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