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汇总26篇)

报告 0 16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篇

活动主题:

20xx年4月1日下午四点半,由我班主办的中外名篇诗歌朗诵大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此次活动秉承我校优秀校园文化,以“诵中外诗歌,展青春风采”为活动主题,以激发选手们对诗歌的热爱,保护优秀文化,丰富选手们及观众的知识面为目的。比赛现场选手们才华横溢的表演博得了评委及观众的阵阵喝彩与掌声。通过这次活动既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又为诗歌朗诵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

活动目的:

1、 传承中外优秀的诗歌文化,保护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广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大家学习中外优秀文化的积极性。

2、 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学习中娱乐,娱乐中学习,充实大家的课余生活。

3、提高大家的审美意识,让大家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始终要以一种美的心态接人待物。

4、加强我班班委的组织能力,让更多的班委在组织活动中得到锻炼。

活动内容:

此次诗歌朗诵大赛于20xx年4月1日下午15:30在弘德楼13304教室开展,全班9组选手报名参赛。本次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观看视屏,内容是有关如何朗诵诗歌的介绍,还有三个配乐诗歌朗诵。第二部分边轮到同学们一展拳脚了。主持人分别介绍了出席评委和比赛要求及评分细则后比赛开始,选手依抽签顺序开始演讲。根据评委打分,评出前三名,由主持人颁发奖品。最后,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活动效果及意义: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诗歌朗诵都有了一些了解,也使参赛者的普通话得到了锻炼。同时使我班班委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活跃了我班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我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在组织工作方面,准备工作做的较好,规则的制定和打印都很到位,诗歌朗诵视屏等也选得比较好,参赛者的出场次序以及背景音乐的拷贝都做得较好。本次比赛评选出了班上的前三名:第一名孙跃;第二名敖祥琼;第三名:赵红君。

活动经验与不足:

虽然此次比赛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完善。

1、与评委的联系不及时,没能让评委在短时间内理解评分规则。

2、宣传工作不太到位,没能让同学们真正理解到参加这次活动的意义,因此全班仅有9人参加。

3、设备方面也有些欠缺,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器出了点问题,因此原本穿插的一段视频也没能放,主要还是因为时间紧迫没能检查好设备。

4、活动前没有进行模拟,以至于现场有点混乱。

5、教室位置坐的零散不集中,以至于看起来懒散。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借鉴本次活动的成败,希望做得更出色。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2篇

关键词:文学素养 活动阶段 节奏 换位想象 创新

中华经典诗歌蕴藏着我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对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润化心灵方面,都有建筑专业课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可以让学生从中国的诗歌与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拓展研究提供资源,为语文课与专业课接轨提供桥梁。为此,我校于2014年6月将诗歌诵读作为语文课拓展的一项活动,至此一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活动过程及诵读经验总结如下:

一.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目标:

希望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和改善教学风貌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以诵读诗歌为突破口,寻求语文课改中的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底蕴。

二.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活动研究队伍:此次活动由校基础部康淑玲主任、李胜青副主任全面负责与其它部门协商等相关事宜,并以语文教研室及2014级各班班主任为主体的活动组。

(二)活动阶段:

本次活动分为3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9月

主要任务:在学校课改的形势下,转变教学思路,以基础部为单位,向14级新生发起此次活动倡议,初步构建、草拟《诗歌的力量》的方案,并制定诵读诗歌的方向。

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2月

主要任务:(1)启动语文原有诗歌诵读模块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能力等因素灵活机动地为自己选定诗歌。(2)组织学生利用手机、电脑或到图书馆搜集诗歌素材、下载优秀诗歌朗诵视频、查找诗歌背景音乐等工作,并对学生诵读进行指导。(3)筛选出最好的15支班级代表队伍参加校诗歌诵读成果验收。(4)由校领导、各科室主任及各班学生代表对此次诗歌诵读活动进行成果验收。

总结阶段:2015年6月

主要工作:(1)总结此次活动成果。(2)撰写活动经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

三.诗歌诵读的经验总结

(1).朗诵前的准备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3篇

5月29日,学府校区举办“红五月 合唱比赛”,我系学府校区代表队,来自14级各专业的同学在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府辅导员老师不辞辛劳的精心指导下,在同学们的通力配合下,夺得了合唱比赛“一等奖”桂冠。

我系14级同学合唱曲目《龙的传人》、《中国自豪》,以整齐统一的着装,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演唱,震撼的舞台表演效果,征服了在场的.领导、嘉宾、评委及观众。红五月的热情,在传媒人的心中燃烧,我们用满腔热忱,展示传媒大家庭的蓬勃英姿。

在未来回归校本部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两校区同学将不忘心连心,手牵手,共同传承我系团结热情的风貌,共同演绎传媒系不朽的传奇故事......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4篇

街头诗主要采取了自由诗体,它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宣传性,诗体短小精悍,语言明白晓畅,画面形象生动,节奏分明,韵律整齐,洋溢着热爱家乡、_杀敌的激情。这是街头诗歌的优点,但不可避免的,街头诗也带有尝试中的一些不足。于中国新诗先天就带有形式过于欧化、语言过于直白的弱点,街头诗也存在着艺术上的某些不足。以田间为例,由于其受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其街头诗“形式的最大特征是在利用诗句的分行(读起来的时候就是中止和间歇)形成急驰的旋律,在旋律的起伏中间使读者的呼吸紧张起来,使读者对诗人所歌的意象获得强力的感应,激动起感情的涌流”[5]。这是从褒扬田间街头诗的角度来说的。但是,他的诗歌也有勉强分行、不够自然之嫌。难怪杨云琏在给胡风先生的信中说:“我非常奇怪田间先生为甚么毫不选择地,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数段来安排。这样做是为了加强印象吗?加重感情吗?抑是为了顾全形式呢?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无故地斩成数段来安排,也许是美观一点,但却失去了生命!”[6]因此,杨云琏把田间分行过多的诗歌比喻成“多节而乏汁的甘蔗”,似乎点中了初期_街头诗的形式弊病。

二、文学大众化探索之二:旧瓶装新酒

成立的当天,剧团在延安的火神庙演出了秦腔《一条路》《回关东》。这两出戏的内容,都是唤起民众抗日的意识,指出中国人只有坚决起来抗日才是唯一的一条生路。演出很成功,屋顶树杈都坐满了人。群众看戏后很受感动,演出轰动了延安。从此,古老的秦腔,开始注入了抗日的新鲜血液,以宣传抗日救国的崭新姿态出现在中国文坛上。但是这一剧团在当时的性质是业余的且仅限于延安市内,因此演出以后,团员多数回到生产上去了。延安市各民众团体及该会认为此种组织欲使其深入民间,担负教育民众、训练民众、组织民众之职责,必须加以独立与扩大,方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有立刻着手组织职业化的民众剧团之必要。经过边区党委和中央文委的研究,任命了将要成立的民众剧团的负责人,并且配备了必要的人员。团长柯仲平为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所写的团歌道出了剧团的宗旨:“你从哪达来?从老百姓中来。你又要往哪达去?到老百姓中去。我们是来学习老百姓的宝贵经验,你看老百姓已活了几千、几万年。我们是来动员老百姓_生产,你看老百姓的力量深无底、大无边。我们是来吃老百姓的奶,我们是来为老百姓开垦荒山。在民主的边区,我们自由地走来走去。我们要叫胜利花开遍,花开遍,在荒山。”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团歌。他们沿着一条文艺为群众服务的道路,自己背着背包,行小路,过泥滩,涉河流,走沙漠,踏遍了陕甘宁边区的山山水水。遇到难行处,全团上下,一齐上阵:扛驮子,拉毛驴,甚至修路铺桥,坚持到部队、村寨,为工农兵演出。边区人民称民众剧团是“咱们自己的剧团”。有一次演出,群众送给他们一副对联,贴在舞台上。“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下联是:“明白事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横批是:“团结_”。他们在宜君县店头演出后,煤窑工人赠给剧团一面锦旗,旗上写着:“有说有笑,红火热闹;尽情尽理,意味深长”,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民众剧团的戏,内容是革命的,来自现实生活,语言是大众化的,群众能听懂,形式是民众熟悉的,群众喜欢看。1939年2月13日,他们第一次从延安出发,带着马健翎创作的《一条路》《查路条》《好男儿》《那台刘》《有办法》和张季纯创作的《回关东》等秦腔现代戏,途经延长、延川、安定、子长、张家畔、定边、盐池、靖边、志丹、高桥等三十余处,行程二千五百里,为群众和部队演出近百场。同年6月16日返回延安,历时四个月零三天。出发时全团不到三十人,返回时已扩充到四十一人。《新中华报》称这次到各地巡回演出为“小长征”。1940年春,民众剧团兵强马壮,声威大震。他们带着一批新节目,开始了第二次“小长征”———挺进关中。在这次长达一年的“小长征”中,他们逢村献艺,遇镇搭台,足迹踏遍了边区的村庄市镇,唱遍了边区的山山水水。全团同志受到极大教育和锻炼,比第一次“小长征”收获更大。柯仲平在《介绍〈查路条〉并论创造新的民族歌剧》一文中,也介绍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演出备受边区老百姓欢迎的情况:“我们民众剧团,勿论走到哪个乡村里去,都受群众热烈的欢迎。这一乡的群众还不肯放我们,另一乡早派代表来邀请我们,说是‘已经准备好欢迎你们了’。”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5篇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开展了一些活动。首先:收集诗歌。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访问其他人等途径,收集创作的诗歌或记录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整理资料。把收集到的诗歌分类,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形式分···欣赏诗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工具书了解大意,体会情感……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活动,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也打开了眼界。

虽然这次活动的时间短暂,但轻叩诗歌的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6篇

四月,学校里有很多活动,学生和老师都很忙。周一下午,学校举办了一场诗歌朗诵比赛,高中各年级的学生都参加了。学校规定每个班最多只能招收三名学生参加比赛。在正式比赛之前,学校已经进行了初选,允许一些阅读能力更好的学生继续参加比赛。比赛中有很多同学读了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我轻轻的走了,就像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和西方的云告别。我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就像我悄无声息地到来一样,我挥了挥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是心悦派诗歌的代表作品,描绘了一幅流动的画面,处处构成了一种奇妙的`意境。它详细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对前世的憧憬,以及在他面前的无奈的悲伤。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也是充满情绪的。当你听着学生们大声朗读的时候,仿佛你已经站在剑桥之上,思考着过去。

这次读诗大赛的另一个亮点是有同学读古诗,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风呼啸,我家三重草。床边的房子里没有干燥的地方,雨像麻一样……”它是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当学生们开始背诵的时候,我被他的声音深深吸引,因为学生的声音很好,很有磁性,大声朗读的时候,让人有一种沧桑的感觉,体现了这首诗的主题。在这次诗歌朗诵比赛中,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好,这让老师和学生们发现了许多才华。元氏县第四中学真的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7篇

在这次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小组的要做一个幻灯片,她们统一指定去我家做,可惜我家根本没有演示文稿的这个文件,只好去钟xx家做了。

说真的,开始我们有很大的兴致来做,之后,因为太多困难了吧!我们都没什么耐心,因为不仅仅是图片难找,而且内容不合适和字体的效果不好。这使我们的自信心大大减弱,做得也不大好。,因为我们一边做一边吵,根本没心思。终于做好了!我们急切地发给老师,焦躁不安地等老师回复。老师发来一些醒目大的字:效果还不错,只是背景不大合适。

在展示的那一天我们上去讲台介绍,发现我们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背景音乐!我们又去到钟慧琳家,马上七手八脚地弄起来,不过我们没有发给老师罢了,因为我们要修改一下。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仅知道了诗歌中蕴含的知识,而且,我们五个人的友谊也越来越浓,变得有了自信心和耐心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我好期盼有下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学习中我知道诗经有六义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而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

还学习了中国的诗人,李白、范大成、谢灵运,外国也有很多诗人。普希金、拜伦、海涅……他们的优秀诗歌。了解到了古代诗歌的分类方法如,按形式分,分为自由诗、散文诗……还有现代诗歌的分类如,叙事诗、抒情诗、格律诗、散文诗……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写诗。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出诗人所处的画面,用各种诗歌来做对比。

此外我们班级也开展了“诗歌朗诵会”的活动让我们更了解诗歌,从学习资料中也增长了诗歌的许多小知识。

“与诗同行”的活动虽然暂告一个段落,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8篇

就在这时,我在学校的一次培训中接触到“行动研究”,我感觉它离我很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觉得做语文老师已经不容易,再搞“理论研究”太难。 而2007年开始,学校计划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我做一个计划,其间遇到很多困难。张彤校长指导我用“行动研究”,我边学习边使用,这一个计划在张彤校长的指导下修改了5次得以实行,成文两万多字。后来学校又给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并引导我将计划分解为多个小课题,进行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在全校教师小课题培训中,给我机会主讲。

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很多教学困惑,很多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用“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它还真帮我度过了职场的“七年之痒”。我的学生不论普班还是实验班,都很喜欢上语文课,并且高考成绩也很喜人。现在,我校每学期都会进行此类的培训和总结,有请专家名师培训,有校内老师介绍自己的研究经验。我只是其中起步较早的一位,没有动人的故事,只是通过自己对小课题研究的具体看法和做法来和大家交流思想。

我在教了三届学生之后,总结发现:语文原本是一门可以让人非常喜欢的学科,可现在的高中生,很少有对语文课说“喜欢”的,我校高一学生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待提高。那么,怎样才能使我校高一新生不讨厌语文课,喜欢语文,这是摆在我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许永远只能是事倍功半。

这个课题的发现,就是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来的。

发现了问题,有了困惑,如何确定研究课题呢?确定课题,也就是找能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决问题的总方法。课题确定本着“研究范围局部化、研究内容具体化、研究方式简易化、研究周期短期化”的原则。

于是,我的研究课题《用“现当代诗歌”激发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这样形成的:

针对我校高一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缺乏的现象,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大小环境因素的影响”。大环境因素,主要是受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和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小环境因素,主要是语文教师的影响和其他学科的影响。接下来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才能使我校高一新生不讨厌语文课,喜欢语文,提高学习兴趣”。于是,在开学之际,采用问卷调查与口头交流的相结合的形式,做了一项“高中新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并对高一必修一的教材进行了分析,认为可以尝试利用“现当代诗歌”单元在高一年级的教学,来引领学生通过诗性阅读、整体感悟,让学生喜欢诗歌,喜欢语文。

朱光潜先生说得好:“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现当代诗歌在“必修教材”中被安排在必修一第一单元。我知道高中语文教学中现当代诗歌教学始终处于尴尬的境地。据我所知,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有的教师只讲4课时,就急于讲第二单元“文言文”,而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索然,由此,很大一部分同学仅仅在高中学了不到一个月的语文,就对语文失去了兴趣。那么,现当代诗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到底有怎样的优势呢?我想到了现当代诗歌的“激趣”优势,即它更易设兴趣情境,更易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更易学习技巧并激发创作兴趣,更易感受意象,为古典诗歌打基础,更易让语文教学美起来。

经过思考,我确定这一课题,也就是坚定尝试用这一方法解决我所发现的问题,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有无作用。

我发现如何提高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很多老师都在探索,但如何发挥现当代诗歌的作用还很少有人思考。而现当代诗歌在高中阶段如何教学更有效,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也还未被重视。

在查阅中我也极力寻找可借鉴的经验,但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书刊中,对此课题探讨和研究都非常少,查找到的(PPT)大都是对现当代诗歌的教学研究,而未涉及“现当代诗歌”与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关系,更没有提及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或策略。

我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研究现当代诗歌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发利用教材,并制定计划策略,在讲授的同时,更好地用现当代诗歌激发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体会语言之美,享受学习语文的自然与快乐。

课题确定后,就该进入下一环节——制定计划,实施研究。我首先确定了研究时间为每届高一的上学期,第一批研究对象为本届高一我所教班级的学生,研究目标为用“现当代诗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了解当下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后,在现有研究背景下,初步拟定自己的研究过程。我确定的研究过程主要是三个方面,即课堂教学,拓展阅读,活动设计,“如何用教材激趣—课堂教学策略,如何用拓展激趣—拓展阅读策略,如何用教学活动激趣—教学活动策略”。

有了比较完备的计划后,便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推进研究。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即如何用教材激发兴趣。本项策略下,我设计了多项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操作办法,有“三分诗,七分读”的朗诵策略,“析意象,抓根本”“品意境,悟感情”“知人论世,升华融情”的三种解读方法。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9篇

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进行恰到好处的朗诵教学,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作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并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一、把握感情基调,确定朗诵方向

这首诗如同一曲多声部的交响乐,第一第二节沉郁,凝重。如,“破旧的老水车”“疲惫的歌”“熏黑的矿灯”“蜗行摸索”“淤滩上的驳船”等,这些词句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愁和痛心。第三节清新明快,如,“簇新的理想”“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黎明”“喷薄”等,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百废正兴的欢愉和喜悦。第四节诗感情慷慨激昂,表达了历经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奉献自己所有一切的勇气和决心。

二、运用朗诵技巧,准确表情达意

基于朗诵的一般技巧,为了表达第一节的沉郁,凝重的感情,要求朗诵者运用缓慢低沉相对平稳的语调,但是,每一诗句的朗诵在节奏,停顿和重音上又要有变化。开头两句是平行关系,既有音响又有色彩的描绘,节奏相对松弛,以语法重音突出“破旧”“疲惫”这些在表意上起强调作用的词语。其后的五个句子稍显短促,句与句之间紧密相连,属并列关系,语调不变,但语速适度加快,当朗诵到最后一句“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膀”,语速转缓,语气加深,利用气声及逻辑停顿朗诵“深深勒进”,表现出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的艰难前行,以及达到体现对祖国苦难深重的漫长历史的沉痛之情。

第二节与第一节的意境基本相同,可以把它视为第一节的诗意的直白。第一节重写实,第二节重精神,朗诵时句与句之间只作结构上的停顿,节奏沉稳,速度适中,但当朗诵到“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呀”,语调逐渐上升,同时利用颤声强调“痛苦的希望呀”,把人民千百年来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表现出来。

第三节诗句的节奏松紧交错,诗意让人如释重负,朗诵的表情也为之舒缓,面露欣喜,语调适当放松,语气开朗,着重以重音突出重点词语:“簇新的理想”“挣脱”“古莲的胚芽”等。同时为了避免节奏的单调,应在朗诵时呈现“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这一节中的小高潮,重音“眼泪的”,然后前停,强调“笑涡”的语意,表现出祖国摆脱苦难即将开始崭新的历史进程的激动和欢欣。“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是第三节的高潮,朗诵时节奏加快,语气加重,注重处理“喷薄”一词的表达效果,可运用喷口这种修饰用气的技巧,表达朗诵者无法控制的激动心情。

第四节是写祖国和“我”的关系,这是本诗的主题,句法参差,恰能表现激动至极的心情,句式长短不一,体现了节奏旋律的多重变化。因此,要求朗诵者根据每个诗句表达的感情,把握住声音的轻重缓急,如:“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米的总和”,应语重速急,而“你以伤痕累累的。养育了”,应语沉速缓,“你以”作前停,“伤痕累累的”则运用颤音一字一顿,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虽是并列关系,朗诵时却要逐句渐次加强音量和语气,句与句之间只作语法的停顿,朗诵出诗中从迷惘懵懂到清醒成熟的自我形象。“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朗诵方法同上,三句一气呵成,表达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正因为诗作自身有着优美的旋律,所以在节奏的安排上,在重音的交替上,在音步的跨度上,和全诗的内容才能完美结合,朗诵时才会有回环相扣,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驾驭四个主词,反复深情咏叹

四个破折号后面的“祖国啊”是全诗的主词,“啊”应读“YA”,每一节诗之后的主词,既有感情抒发后的收拢效果,又有行诗过程中的停顿,以及叙述人称和诗情的转换。因此,当破折号由朗诵者的表情完成其声断而意未断的停顿时,主词就承接前面意境出现了,由于感情的转换和发展,朗诵“祖国啊”应当依托颤声,语气逐个加强,当第四个主词出现时,朗诵者的激情咏叹使处于高潮中的诗句戛然而止,而澎湃的爱国之情却能在听众的心中久久回荡。

四、选取背景音乐,行推波助澜之效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0篇

经过一周的准备,活动于12月15日晚圆满结束。作为这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积极的热情,也可以看到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换取的成就。为了从经验中学习,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筹备阶段

本次活动在赛前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吸取了以往活动准备不足的经验教训。在投稿期间,团委宣传部对参赛选手的稿件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和修改,并在比赛前一天进行了排练活动,对参赛选手进行诗歌朗诵方面的训练,从而确保参赛选手在比赛中以精彩的文章和深厚的感情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也使参赛选手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活动的实施阶段

活动彩排结束后,选手们在赛场上没有任何紧张的情绪。他们以激烈精彩的比赛和饱满的热情给观众一次又一次地带来了精神洗礼,赢得了观众的掌声。此外,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评委如约到场,认真公正的态度,选手的及时到场和充分准备,也是本次比赛的成功之处。

三、成就、经验和缺点

本次诗歌朗诵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达到了增强爱国主义,激励学生树立高尚学风的目的!在这个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我院团委学生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充分体现了我院学生群体的团队精神。

也有组织者经验不足导致的'一些失误和不足。比如决定只在比赛期间,在比赛结束时公布成绩,颁奖。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和活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个人实施具体工作,按规定行事,以及活动圆满结束,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到了“12·9爱国运动”宣传目的。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投身社会、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热情!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多搞些这样的活动,相信我们的活动会一次比一次精彩,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1篇

小学生朗诵比赛活动总结范文1中华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这些祖国优秀文化精神,足以成为少年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对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学校将“古诗诵读活动”作为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举办了“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五墩实验小学古诗文诵读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我们学校开展“诵读精典诗词,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拓展素质教育实施渠道,创学校之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在开展“诵读中华古诗,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中,我校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证,行动上积极,工作上扎实,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把推进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收获和体会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诵读中华古诗,弘扬民族精神”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中华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3、全面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古诗背诵。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的故事”、“诗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古诗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

我们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去寻民族文化之根,立民族精神之魂,在诵读古诗过程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诵中华古诗,强学生素质,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这在我们五墩实验小学特色教育中又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学生朗诵比赛活动总结范文2一、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周一下午课外活动(单周诵读、双周写字),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书写比赛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经典、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2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学期结束,评选诵读小明星。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

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与学校大型活动相结合。上学期我校举办两年一度的艺术节,各班表演了精彩纷呈的节目,有古诗新唱,有根据古诗意境的表演,有形式多样的朗诵,还有师生同台表演的歌舞等。在六一儿童节庆祝会上,也以经典古诗文为主题,形式多样,孩子们在快快乐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读书大王”等评选活动。

二、措施到位

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和创作的积极性,学校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的平台,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举行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启动。

(1)学校举行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师生明白讲普通话、诵读经典的意义和重要性,倡议师生亲近母语,共同行动。

(2)各班利用班队会深入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工作。各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诵经典文,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高全体师生人文素养。

(1)学校通过师生比武这个平台选拔优秀师生,通过培养诵读尖子,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激发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举行全校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从中选拔书法苗子,展示学校写字教育成果,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每个月各个班级评选“课外经典阅读小明星”,每月上报给学校,在升旗仪式上由校领导亲自表彰、宣传;

4、各班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写读书笔记、创编童谣、编抄报、编写书籍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交流评比。

5、本学期学校举办了“经典阅读活动”,结合各项诵读竞赛,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

并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经典诵读比赛,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3、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经典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经典的选萃等。)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

一、二年级主诵:《三字经》,优秀古诗文20首

三、四年级主诵:《弟子规》,优秀古诗文30首

五年级主诵:《论语》,优秀古诗文20首

六年级主诵:《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4、教学原则和方法

A、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B、方法

(1人人参与,个个提高。

(2)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背诵。

(3)每周利用星期二的校园广播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4)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勤奋工作,我校一定会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扎实。

小学生朗诵比赛活动总结范文3年12月27日下午,在镇中心小学二年级二班教室举行了“庆元旦 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年9月开学以来,我校根据市教育局和辛寨镇校办的的精神,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给不同的年级安排了不同的诵读内容,一年级的《弟子规》、二年级的《三字经》、三年级的《75首古诗》、四年级的《论语》、五年级的道德经。为了检验一段时间以来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特地在元旦到来之际,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现将二年级经典诵读活动的比赛情况总结如下:

1、诵读活动的笔试情况:通过笔试可以看出学生对三字经的背诵很熟练,理解的也很好,达标率98%,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部分字学生不会写,但是在测试中,要求学生可以用拼音代替。

不过总体效果很好。

2、演讲比赛情况:参加活动的有二年级的全体学生、所有的语文老师及参赛学生的.部分家长。

每个班级选出5名小选手参加演讲比赛,所有的参赛小选手演讲很精彩、背诵很熟练,博得了在场家长的一众好评。

3、在利用评委加算分数期间,指导教师又进行了现场问答(如:五谷指什么、六畜指的是什么、八音、七情、五常等问题)孩子们回答的很精彩,让在场的老师和家长瞠目结舌。

通过经典诵读比赛,可以看出,学生不但背过了,而且理解的很好,还能做到学以致用,我们的孩子懂得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下一学期,我们会继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把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发扬下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朗诵比赛活动总结范文4为了推动我校的读经诵典的水平的提高以及活跃校园文化,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全校师生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我校积极响应“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做到了每一项活动从计划到实施方案,活动经过到项目总结,每一项都做到完善。实现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背经典的综合能力。

为了达到人人都能背诵《弟子规》的要求,语文科组根据计划和学生实际,进行了不同年级背诵不同段落的训练,结合动作、手势、表情等基本步骤的培训,并且定期检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训练内容,而且按照学生的兴趣,形式多样化,同学之间也随时随地可以对照检查、表演、评价等。总的来说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学校语文科组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还促使了全体同学们更加积极背诵经典,同学们的经典内涵更丰富了。

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坚持不懈,积极推进,将经典诵读与师生的行为品质结合起来,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将会助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学校将会变得更加的完美!

此次比赛是在各级段认真组织、精心辅导,层层选拔后进行朗诵比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手们个个精神饱满,声情并茂,他们以优美的语言为大家诵读了名家们脍炙人口的传世美文。选手们或童趣盎然,或悠扬委婉,或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朗诵才华。其精彩的表现折服了在座的评委及全体师生,大家也同时经历了一次次心灵的震荡与洗礼。参加活动的老师诵读经典美文有利于学生真切感悟经典文章之美,品味与书为友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希望全体学生都能在“书香校园”中,获得美的体验与感受,做一个“真、善、美、健”的锦绣学生,从而拥有幸福人生的开端。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活动,其中,不乏精彩的节目,如古诗擂台赛、古诗吟诵等。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家长对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支持。

抓好古诗文诵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目前,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诵读场面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_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的胸怀;_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的操守;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通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全体师生都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的善解人意,心灵更加阳光,工作更有精神;孩子们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的规矩,可爱,有礼有节,而这将为孩子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将提高提高我校的经典诵读水平。可以说经典诵读在我校已形成规模,初见成效。

小学生朗诵比赛活动总结范文5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孝悌、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使得“唱读讲传”活动在全校师生中逐步掀起高潮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1、将经典诵读编入学校发展规划

学期初,霍校长就和老师们确立了将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学校使命来抓,这样成就了石桥小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使我校办学内涵得到不断充实。自2009年以来,我校开展的诵读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先后组织师生一起学习了以《弟子规》和古诗文为代表的经典。在诵读的基础,我们开展了体会和践行经典篇章的精髓系列活动,如诵读《弟子规》后我们开展了学生德行教育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说“孝”事、唱“孝”歌、做“孝”行等等。

为了能将石桥小学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把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列入到学校整体规划发展目标中,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将继续通过倡导经典诵读,践行经典精神要义,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2、领导重视,带头参与

我校之所以有浓厚的诵读经典氛围,一方面来源于经典篇章的魅力,另一方面得益于校领导对诵读经典的重视。他们不但自己诵读经典,积极参加传统文化相关学习活动,更在自己家里推广经典诵读活动,带领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一起诵读《弟子规》《增广贤文》《唐宋诗词》等经典篇章。正是有了领导的带头参与,学校诵读经典的氛围也更趋浓厚。

3、注重师资培训和专家引领

为了提高师生诵读经典的效果,我们先后选送多位骨干老师参加、省级的经典诵读培训活动。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2篇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同学们对清明节的了解,3月28日上午,涟源一中主办的“诵读经典·感悟清明”诗歌朗诵比赛决赛在学校综合球场举行。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正气歌,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诗章,在决赛现场回荡,将同学们带进了那壮怀激情的岁月。涟源市委宣传部及学校领导,以及高一、高二师生共3000余人观看了比赛。

经过班级初赛,年级复赛,全校选出了11支代表队参加决赛。决赛场上,参赛者怀着对革命先辈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诵了《寰宇祭忠魂,辉煌承国梦》,《魂》《清明感悟》,《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为祖国而歌》,《又是一年清明节》等经典诗歌,《丰碑》和《至亲爱的远方》两首优秀诗歌出自同学们的原创作品。选手们朗诵时而委婉深情,时而激情四射,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有班级代表队还采用了古筝伴奏、伴舞等形式。一首首深情缅怀革命先辈与赞美祖国的诗歌,表达了同学们对革命先辈无比怀念和崇高的敬意,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英勇顽强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对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经过评委评判,本次比赛产生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六名。市委宣传部领导、市文明办和学校负责人、评委登台为获奖选手颁奖。

此次诗歌朗诵比赛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同学对我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先辈崇高精神的领悟,增强了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他们今后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革命接班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3篇

古诗词朗诵活动开场白1(1)尊敬的各位领导,

(2)敬爱的老师们,

(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下午好!

(4)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1)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2)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3)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4)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

(1)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2)诗的语言,蕴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3)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4)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1)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2)人民路学校六年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表演--------(合)现在开始。

一班:

1明天,我们即将毕业

2明天,我们即将离去

1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

2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

1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

2请听六一班诗朗诵《明天,我们毕业》——

二班:

1时间,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2最易忽视又最令人后悔

1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

2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1下面请欣赏六二班的经典诵读表演《时光匆匆》

三班:

1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2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3下面请欣赏六三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四班:

1我们是华夏的儿女,是新时代的少年

2沐浴在辉煌的历史文明中,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1担起祖国重任,延续祖国希望,我们义不容辞

2让我们一起在诗海中畅游,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1请欣赏六4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五班:

1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2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1黑色的眼睛让我们看清未来

2-的皮肤让我们更加强健

1在这里,五千年文化根植在我们心田

2在这里,谱写中华更灿烂的诗篇

1下面请六年级五班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

六班:

1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中

2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1老师,当了您六年的学生,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2请听六六班带来的集体朗诵《给老师的一封信》

七班:

1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沉淀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2五千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华儿女澎湃的热血

1对祖国的依恋谱写了中华灿烂辉煌的过去

2对祖国的热爱擎起了中华蓬勃发展的今天

1时至今日,那震撼心灵的旋律依然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激荡

2下面请欣赏六七班全体同学带来的经典诵读展示《祖国在我心中》

八班:

1六年来的春去秋来

2六年来的寒来暑往

1整装行囊,踏上新的征途,让我们通往直前

2在生活中收获宝藏,享受快乐吧,接下来请听六八班为大家带来的诗朗诵《我们勇往直前》

1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2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1大自然有声有色,

2大自然有情有义

1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

2我们在朗诵中感受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1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

2六年级九班《走进大自然》诵读表演现在开始

1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

2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

1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全体学生: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下面请欣赏六十班为大家带来的经典诵读“与诗同行”。

结束语:

(1)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2)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3)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4)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1)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2)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3)人民路学校六年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合)到此结束。再见!

古诗词朗诵活动开场白2开始语: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fù)郁的芳香。

(男)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合)美兰区20--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女)本次比赛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男)首先非常荣幸向大家介绍莅临今天比赛现场的来宾,他们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节目串词:

1、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的诗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花;

如果说古诗词是一首优美歌曲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的诗句就是整首歌词中广为流传的歌词。把一句句古诗词名句串烧起来,就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美餐,读着一句句古诗词集锦,就是在感受经典中的经典!接下来请欣赏由琼山第五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古诗词串读》。

2、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文字浅显而意境悠远的好诗,它们有的咏物,有的状景,有的说理,有的甚至是儿童启蒙的教材。

这些好诗,无论男女老幼,说,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写,几乎都能信手拈来。接下来请欣赏由琼山第三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古诗词串读》。

3、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在歌里、风里、水里,年年端午,今又端午,我们赋予了怀念足够漫长的诗意。

那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精神气节,已经深深的扎根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听,那一首首感怀生命、礼赞民族、为国捐躯的千古绝唱!下面请欣赏由金盘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午诵》。

4、朗诵古诗词,我们就是在和诗人们进行心灵的聚会。

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在朗诵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接下来请欣赏由农垦一小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国学经典诵读》。

5、谁的一滴相思泪,胀痛着闽罗江月?谁的一滴母性水,怀念着香草美人?一叶舟,一片叶,一个不屈的民魂。

继屈原之后,爱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代诗人所共有的气节、情怀和精神。下面请欣赏由白龙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阳持话》。

6、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和精魂。

请欣赏由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午情思》。

7、少年是华夏民族的传递者,成千古文明,绘百千毕章。

少年是中华文化的后来人,成先辈博大精深,续未来风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中国少年。下面请欣赏由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少年中国说》。

8、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跟随诗人去欣赏四季风景美丽的轮回。下面请欣赏由英才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四季山水情》。

9、打开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让我们随着婉转流畅的童音,再次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

接下来请欣赏由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中华经典诵读。

各位老师、同学们,经过评委老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各位选手的成绩已经排定,请为我们揭晓获奖名单。

结束语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男)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女)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男)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女)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高谷中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男)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女)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古诗词朗诵活动开场白3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张:中华诗文浩浩汤汤

王:我们在这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

张:我们在这声韵汇成的河川地徜徉

王:这里有浪漫洒脱的李白

张:这里有忧国忧民的杜甫

王:这里有江南的钟灵毓秀

张:这里有塞北的广袤苍凉

王:这里有牧童村娃的天真烂漫

张:这里有悯农诗人的谆谆教诲

王: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张: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

合:五家户中心学校感悟经典相约圣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故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汇成了一首深情的歌。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离别后,乡愁成了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下面请听四年二班杨雪带来的《乡愁》。

张: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它背负着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间的祥和和幸福。请听五年级顾佳同学的《凤凰涅槃序曲》

王:黄河汹涌的波涛声时时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在我们的心中回荡。它的气势,它的勇猛激励着我们,站在黄河边,闭目深吸,会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澎湃。下面请欣赏六年二班带来多的《黄河颂》。

张:长城是一条巨龙,横卧在华大地上。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你曾是汉族人民抵御外族入侵的屏障。现在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向世人诉说了我们民族的振兴和腾飞。我们因你而感到自豪,长城是我们祖国的名片,是我们放飞梦想的舞台。请听三年一班褚佳欣带来的《长城之歌》

王:我想变小鸟,看白云的柔软;我想变柳絮,扑向土地妈妈的怀抱;我想变蒲公英,飞到天涯海角。我想做的事好多好多…..想听一听吗?下面请二年级的金时凤同学为我们朗诵儿歌《我想》

张: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就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就让我们听遍流水,扶遍春风,伴着康桥,去追寻梦中的她…请听五年级孙彤的《再别康桥》

王: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下面请听四年二班田雨欣的朗诵《爱心》。

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请听五年级的《美哉潇湘伟少年》

王:有这样一种动物,它在童话故事里是威风和可怕的,它吞掉过小红帽,欺负过大山羊,但其实他远没有那么可怕,它是谁呢?接下来请欣赏二年级王会鑫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儿歌《大灰狼》

张:中华,我们慈祥的母亲,我们可爱的家,下面请听六年一班王思宇的《中华,中华》

王:我是中华的少年,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我是中华的少年,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有请六年一班张鹤楠、王思宇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

张:长城似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你曾是汉族人民低于外族入侵的屏障;现在,你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向世人诉说了我们民族的振兴何腾飞。我因你而感到自豪,长城。请听四年二班庄健的诗朗诵《长城颂》。

王;飞扬的雪花,清香的衣襟,因为心底共同的爱,才完成了一次亲密的接吻,这是天缘巧合,更是心灵的默契。请听三年二班车旭同学带来的《雪花的快乐》

张: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就由四年一班肖丹、张欣悦带来一首朗诵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王:我们是一群乡下的孩子,我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我们幸福,我们是乡下孩子,我们骄傲,我们是乡下孩子。下面请欣赏二年级同学张鑫鑫为我们带来的儿歌朗诵《乡下孩子》。

张: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成,不能动人。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请听由三年二班汤焱同学带来的《母亲之歌》

王: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大国,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学生正享受着这幸福的生活,下面请欣赏六年二班徐超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张:妈妈,您别再为我流泪了,我会把自己照顾好的;妈妈,请您放心吧,如今的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请听四年一班马伊敏带来的《请求》

王: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请听由三年一班路丽娜同学带来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王: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

张: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

王: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张: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王: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张: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王: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张: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五家户中心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王: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张: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4篇

“三分诗词,七分读。”诵读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只有诵读才能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朱自清先生曾说:“诗歌的生命在诵读,诗歌得生活在诵读里。”如何才能读出诗味来,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有必要。1、声情并茂,教师范读

学生刚接触一首新诗不可能一下子读出诗歌的情味,甚至读了十几遍依然感觉诗中情感平淡如水。这时老师根据诗的不同基调变换情绪、语言和语调,绘声绘色地展示诗歌情境的范读才能把学生带入一首诗的多彩世界。2、点拨指导,学生品读

教师的范读把学生带入诗境,并不代表学生聆听过就读得入情入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效地指导朗读,授之以渔才是真理。

指导朗读需传授适当的朗读技巧,如语调的高低起伏,停顿的长短,节奏的缓急,重音的把握等。更要结合具体诗歌指导朗读,如教授《再别康桥》时可对诗歌朗读进行细心的指导:①围绕诗人对康桥难以割舍的细腻而真挚的感情,指导学生朗读“轻轻地”与“悄悄地”,让学生用一种舒缓的节奏,轻柔的语调来传达这种难舍的离情。②围绕诗歌形象“新娘’点拨朗读,让学生想象金柳是一位娇媚可人,姿态婀娜的新娘形象,以扬起的语调读出喜爱之情。③点拨关键词语,传达叶圣陶先生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读精神。可让学生品味 “荡漾”一词。金柳的艳影在康河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中荡漾,点拨学生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读出诗人深沉的眷念与喜爱之情。总之,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真正品出来。3、形式多样,美读传情

学生掌握了朗读技巧,要想在课堂上营造诗歌意境还需形式多样的美读。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了齐读,个别表演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仿佛身临其境,融入诗歌。同时教师应把形式各异的美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以达到诗情激荡,隽永绵长,余味无穷的效果。二、想象为纬,荡起诗意。

诗歌的文字是概括性的,诗歌描绘的图画是粗线条的,意境的跳跃往往较大,可谓“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因此准确地理解诗意离不开对诗歌的想象与联想。但学生对于诗歌的想象往往仅限于诗词意象的把握,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引感共鸣,创设教学情境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借助音乐,引发想象。

音乐无国界,音乐的世界丰富多彩。《渔舟唱晚》中有淡月之下,碧波之上渔人伴着清辉归家的安闲;《十面埋伏》中有丛林之中千军万马万一涌而起冲入战场的恢弘气象。 总之,乐曲的高低长短、急缓粗细可让我们想见音乐里的诗情画意,对于学生展开想象大有裨益。

诗歌是通过一定形象来营造意境的,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充满意境的多媒体画面结合,激发想象会事半功倍。如教学《采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戍卒归家“近乡情更怯”的复杂情感,展示“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中行人独留憔悴背影的两幅图片,对比鲜明,意境惨淡,引人深思。哀怨缠绵的《雨巷》,则投影烟雨朦胧、袅娜的女子孤独地打着油纸伞的动人画面,诗情画意立即萦绕心间。

当然,诗歌的美妙意境不是几幅单薄的图片可以代替的,所以画面的使用应为引发想象、营造意境服务,恰到好处便罢。3、训练表达,深入诗境。

诗歌因为篇幅有限,很难准确形象地传达出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高中生社会阅历不丰富,知识水平有限就更难把握其深远的意境了。教师让学生选择生动的改写往往会使领悟诗境、体悟诗美变得水到渠成。

除改写诗文外,教师设置易于荡起诗情的片段练习也易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创造力。如鉴赏昌耀气象恢弘的《河床》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黄河河床的“真力弥漫,万象在旁”的特点,可设计一道以“走近你”为开头写一段排比句的练习,当学生的“走近你,我不敢问你有几道弯,我只知道你九曲连环,臂膀千万;走近你,我不敢问你力如何,我只知道你托起滚滚黄河,把中华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等豪放之音在班级回荡时,学生对于河床的热爱已达沸点。三、教师语言,锦上添花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5篇

俞越龙

中学语文教学随着课程体制的改革,面临许多亟待解答的新问题。语文活动课(课外活动)怎么教,正是 人们在教改中探索着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讨论会、辩论会、演说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等,是几种较为优化的语文活动课形 式,现试就此作一评介。

一、讨论会

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以探讨问题的解决。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当众说话的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运 用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会摘要:1.讨论会须有议题,参与讨论必须围绕中心,不能漫无边际地脱离议题,不然就达不到解决 问题的目的。讨论什么题目可先让学生提出,再经筛选确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接触他们生活的热点, 也就容易引起讨论的兴趣。2.讨论会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事先把讨论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搜集材料,思考 问题,写出发言提纲。3.讨论会要引导学生:第一、提出看法要有针对性,第二、发表意见须有根据,第三、 要有虚心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4.讨论会要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讨论会中,只起参谋作用,要放手让学生动 脑、动口,锻炼口才,训练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辩论会

由正、反两方就某一论题展开争论。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辩能 力,特别是驳论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辩论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辩论会的有关知识。明确:要辩论,就必须抓住对事物认识的分歧点,辩论 双方如不在分歧点上交锋,各说各的,就不能称之为辩论。这就要求在辩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记 住要点,抓住矛盾,找出破绽,立即予以针锋相对的反驳。辩论是一个动态概念,辩论中双方都会遇到需要答 辩的新问题,这就要求论辩者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善于思考,巧于言辞,这样才能随机而应变。辩论须有良 好的气氛。在辩论中,要积极发言,勇于交锋,敢于坚持真理,但不强词夺理,体现实事求是的学风。论辩交 锋,要讲求礼节,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不感情用事,不讽刺挖苦,从而能使论辩产生积极的效应。2.要选好 辩论题目。辩论题目,应选择存在认识分歧,大家感兴趣,并有争论价值的论题。题目可事先公布,意在作好 准备;亦可临时宣布,旨在训练学生敏捷思考与表达的能力。3.要确定辩论会成员。辩论会由主持人、正方反 方的辩手以及评委三种成员组成。主持人1名,两方辩手各三名,分为一、二、三号,其中一号辩手是主辩,其 它是助辩。评委会一般设3—5人,可全由学生或师生共同组成。4.要作好辩论的准备。正反两方,都须以对方 为论敌,估计对方会在辩论中摆出怎样的理由,提出什么根据,作好反驳准备,并写下论辩发言的提纲。主辩 与助辩在辩论中如何协力配合,亦需未雨绸缪。5.要安排辩论会的程序。辩论会的一般程序是:主持人宣布辩 论的题目与规则后,先由正方一号辩手发言,次由反方一号辩手反驳,而后正反方自由辩论,这时各号辩手均 可发言,但必须依次而行。自由辩论后,依次由正反两方的三号辩手对自己一方的论点、论据进行系统总结。 论辩的程序,由主持人控制。主持人要作到客观、公允、对双方辩手发言的次数、时间应予均等,不能偏视一 方。辩手发言的时间不宜过长,应予限定。论辩中如出现偏离中心的现象,主持人应予提醒,必要时还可作适 当引导。最后由评委会对辩论会进行评估,并宣布获胜的一方。

三、演说会

组织学生针对某问题或事件,当众发表见解。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立论与驳 论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的体态语言。

演说会指要:1.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说稿。演说,当众发表对某问题或事件的见解,不消说,是自己的见解 。因此参加演说,应该自己动手写好演说稿。写演说稿的要求是:第一、演说题目,要切合听众的要求与兴趣 ;第二、演说材料,要切合实际,并有新鲜感;第三、演说顺序,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第四、 演说语言,要简洁明快,并有感染力与鼓动性。2.要从易到难,分步实施演说训练。第一步,先让学生选用别 人的文章,加以修改后作为演说稿,在小组内演说;第二步,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就要求他们自己写演说稿 ,而后在班上举行演说会。3.要重视演说的体态语言训练。讲求演说的手势表情,提高演说语言的形象性、生 动性与鼓动性,增强演说的效果,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4.要对演说会进行讲评。

四、故事会

组织学生编讲故事。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文艺创作的能力; 第三、可以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故事会指要:1.组织学生编写故事。学生编写故事,内容不限,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编,可以根据听说传 闻编,也可以利用课文的情节编,等等。在学生编写过程中,指导他们学习设扣子、解扣子的方法,讲求故事 的连贯性、曲折性、感染性、趣味性与教育性。文字应力求生动形象,简洁明达。2.组织学生在小组评选较佳 故事。学生编出了故事,在小组内试讲,选出效果较佳的故事向班级推荐。3.举办班级故事会。各小组评出的 故事,再进行筛选,确定故事会演出的节目。故事会举行前,可由教师会同学生中的文娱积极分子,一起对节 目进行演出辅导。故事会举行时,可邀请其他班的教师与学生观摩。故事会结束,可进行评比奖优。4.要注意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编故事、讲故事,要有文艺素养,因此组织活动时,要看对象条件。比如,有的学生不 会编写故事,就让他学讲故事;有的学生能编故事,不善于讲故事,那就不要勉为其难。

五、诗歌朗诵会

组织学生写作、朗诵诗歌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表情朗读与写作诗歌的能力;第二、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使 他们受到审美教育。

诗歌朗诵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朗诵诗歌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明确:朗诵诗歌与朗诵其他作品在重音、 停顿、语调的掌握上有不少一致的要求,但从诗歌的特点出发,尚需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深刻领会并深 入诗的意境。诗的意境是诗中的思想、感情与形象的统一体。它是借助诗歌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因此,只有 吃透诗的语言,才能理解、深入诗的意境,也才能用朗诵的语言艺术把听众带入意境,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 鸣。(2)掌握朗诵的方法。一是定准音调。音调又称基调。是全诗的声音给人的基本感受。它是根据诗歌的思想 内容来确定的,颂歌的音调必然高昂,哀曲的基调定趋低沉。二是区分语气、语调。这在叙事诗的朗诵中尤显 重要,要在叙事、对话、句型上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三是把握节奏。诗歌的节奏,是由一定的轻重高低的 声音与一定时间的间歇所形成的。朗诵一句或一行诗,每个基本单位的词组之间,总要略加停顿。每一句或每 一行诗里,顿数有一定的规律,每顿所占的时间大体一致,每顿之间的间歇相等,这样读起来就形成一种节奏 感。格律诗各句各行的节奏顿数要求一致,自由诗则不作严求。至于朗诵节奏的快慢应视作品思想感情的起伏 灵活掌握,只要念去和谐即可。四是传达感情。朗诵传情,首先靠对诗的深刻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诗歌的感 情融为一体,同时也要求朗诵者善于把诗作为感情传达出来,这就要求朗诵者必须具有善于用带感情的语言( 音调、声调、语调等形式)并配以恰当的手势、表情的艺术素养。2.要提倡朗诵自己写的诗。指导学生朗诵诗 歌,要强调自己写诗,自己朗诵。开始这样作,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权宜之计,暂时允许他们朗诵别人的诗 。在课内则向学生传授写诗方法,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练习写诗。一待学生写诗入了门,就可举行赛诗会, 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他们的发展都是不无意义的。3.要指导学生把朗诵诗歌与生活联系起来,歌颂 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明生活。4.要引导学生经常从音像设备中收听、收视诗歌朗诵的节 目,从中汲取营养,以不断提高他们朗诵诗歌的水平。

六、课本剧编演

组织学生编写并演出课本剧。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编写剧本与戏剧演出的能力;第二、可以训练学生口头与书面表 达的能力与体态语言的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进行艺术构思的能力。

课本剧编写与演出指要:1.向学生传授课本剧的有关知识。明确:课本剧,是根据语文课本中的题材编写 而成的剧本。它具有剧本的一般特点:一是舞台性。剧本受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在剧情、时间、地点上都要 求高度集中。二是戏剧冲突。剧本因受舞台的制约,戏剧冲突必须集中、尖锐、激烈。三是戏剧语言。剧本的 语言,分为说明语言与人物语言两大部分。说明语言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并提示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和 性格。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而对话则是主要成分。剧本对人物语言不只要求性格化,而且富有 动作性与潜台词。2.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本剧的编写活动。这样,既可为挑选演出剧本提供有利条件,又可以 从中发掘编剧人才,组成课本剧的写作小组。3.组织学生讨论准备在班内演出的剧本,而后由创作小组根据讨 论意见对剧本进行修改、加工、润色,最后交教师审定。4.课本剧演出的演员与导演,可由学生毛遂自荐或集 体推举。如人选不当,在排演过程中还可调整。5.课本剧演出后,要进行民主评议,教师讲评。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6篇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呢?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那就是“朗读”“品评”和“背诵”。由于古代诗歌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学诗、品诗的方法。

一、朗读

朗读对于诗歌的意义,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应知道它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已经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论。怎样朗读更有效果、更能读出诗的味道呢?在朗读之前,做好以下准备:1.查字典读准音;2.划分好节奏;3.把握准感情。从而为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做好准备。必要时教师可做好示范,以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这种抑扬顿挫的读书方法,而且对此种朗读方式感兴趣。我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朗读声中是能品出其中三昧的。

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由此得知,反复诵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鉴赏诗歌,还可以做到熟读成诵,从而提高学生背诵的能力。

二、品评

而创造力更体现在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语言的描绘把抽象的文字通过想象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但是毕竟文字的表达也有局限性,况且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么强的表达能力。而画画却是学生们喜欢的活动,尽管画得不一定好,但只要形似即可,表意即可。画面的布局,景物的设计,颜色的搭配,人物的衣着、表情等都会融入学生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诠释,不同的学生会赋予同样一首诗歌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此景此情此意。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这些诗画结合的作品,也可以使学生们互相借鉴,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背诵

“诗”和“歌”合称为“诗歌”,其实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唱的一首歌。义务教育阶段对诗歌的考查,还是停留在背诵默写阶段。即便这样,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遗忘率很高,毕竟所学的诗歌离我们这个时代相当遥远,想要学生真正感受和领会到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死记硬背的现象比比皆是。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7篇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指导方法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从小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对全面提高文学素养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是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古诗文的诵读指导的途径

1.营造氛围,启情。①班级环境装点:学生素养的发展离不开隐性课程的作用,营造浓厚的古诗文环境和氛围,能使闲暇之余的古诗文吟诵成为学生个体的无意识自觉行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隐性课程建设的主要阵地,酷爱诗歌的班级文化,如同走进一个“诗歌场”。教室里,悬挂学生诗歌书法,张贴诗人画像和经典名句,给人以古色古味之感,进而有看此诗,想此人,诵其诗的冲动。长此以往,诗歌的感染激励功能由此而生。吟诵也就成为自然,甚至成为一种情感的宣泄。②早读朗诵经典:每位同学准备《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等,每周选取一天早读课,老师带领同学一起诵读,小组读,比赛读等。诵出感情,诵出味道,即可。③课间耳濡目染:班级黑板报定期张贴历代许多名家的经典诗作,耳熟能详,当课间闲暇之时,建议同学们诵、忆。

2.优化课堂学习,激情。语文课堂对古诗文的教学仍很重要。引领学生打破时空距离,走进诗人心灵,领悟思想感情,体会道德情操。简单精要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对诗歌的品味,然后融入自己的感情用心去吟诵。不停留于字面讲解,分析等。如同叶圣陶说的:“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因此,当学生明确诗意后,用相宜的方法引领学生入境,入情。然后将情感与朗诵有机结合,一步步读出层次,读出“韵味,情味,意味,个位”来。进而收到移情的效果,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这样,让学生学到“精要理解,重在诵读”的方法。

3.丰富语文实践活动,传情。将古诗文诵读作为活动的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我来给诗配音乐”、“翻唱经典古诗”、“舞动古诗韵味”等等。评比“诵读能手”等荣誉称号。利用每周十分钟时间,书写古诗。每期举办学科竞赛,以古诗文为内容,开展“朗诵比赛”、“古诗演绎”等,以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与诗歌,诗人对话,在交流中传递情感。

4.走进家庭,社会实践,续情。把古诗文诵读作为家庭文化教育的一个方面。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相关的诗作,光盘,听听,看看,诵诵,并开展“我与父母共背古诗”,和“家庭古诗诵读比赛”等活动。节假日,让家长带领孩子去游览古代名人纪念馆,亭台楼阁间处处可见经典诗句,要有意识的收集积累整理。让学生处于古诗文的文化氛围之中。诵读也就走出了课堂,延续到了课外。古诗文诵读更加落到了实处。

二、在指导学生从以上途径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指导方法

2.教师示范,“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的示范诵读,示范性的吟、咏、诵、读、唱,对古诗词主题内涵的理解,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范读时,声情并茂,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①范读入情:如果教师读得敷衍了事,自己不入情,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美读示范,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读得声情并茂,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在范读时,就要想到自己依然已到美丽的西湖,这里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带来的神韵之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对兄弟也有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②范读一定把握诗人思想情感: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诵读时语速要缓慢,读出惆怅,孤寂,内心不忍离去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让我们看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因而吟诵时,语气中带着点沉重。③范读读出格律诗的音韵美:首先,读出节奏美。格律诗一般以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语节,句末一个字独成语节。通过范读能很快让学生对诗的节奏有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划分语节,总结节奏的一般规律。如教学《山行》时,可引导学生划出语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接着,归纳出七言诗一般可以划分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四个语节。五言诗可划分为“二二一”语节,最后告诉学生朗读时各语节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停顿。其次,体会平仄,读出抑扬美。让学生明白古人普通话中第一、二声的字是平声字,第三、四声的字是仄声字,而平声字要读得“平而长”,仄声字要读得短些,这样,学生对平仄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不必太繁琐。对小学生来说,只要能抓住重点,基本读出格律诗的抑扬顿挫之美就可以了,不必去研究每个字的平仄。另外,句末字是韵脚,或者叫收句字,我们可以根据押韵规则诵读它。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8篇

1 尝试描述,把心放平

新课未上前,我往往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尝试上课前描述。此时,诗是山,词是水。未进“山”,未入“水”,诗词就是一幅山水画。看山看水,把心放平,看个全貌就行,不必苛求理解“画境”。

在尝试描述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能文通句顺,就可能会调动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描述,描述的过程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初步解读诗歌的过程,描述完成了,诗歌的教学差不多就完成一半了。当然,开始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能力达到完全理解的境地,老师也要平心,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比如《雨霖铃》的课前描述,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词的上片写了什么景物渲染离别时的氛围?(2)词的下片写了哪些景物表达离别后的感受?(3)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中写出了“离人”的形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形象。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不仅有助于他们描述,也有助于对词意的理解。

2 尽情吟诵,把心放进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之后,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吟诵诗歌。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吟诵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直接感受和深入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吟诵不同于朗读和背诵,它是美读,要建立在对诗歌相关文学常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诵读之前老师要介绍诗词的顿挫、押韵和声律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人创作风格,所处的创作阶段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诗人,设想自己面对同样的处境来吟诵诗歌。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一定能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下面我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来具体阐释。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七律的停顿节奏以四、三为主,又可细分为二、二、二、一。这样的节奏,在吟诵时,凡是停顿处都不得与下一字连续。这种停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略作停顿,一种是加以拖长。七言诗的第二字和第四字,都是在诵读时应该略作或拖长停顿的地方。即使第二字和第三字连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讲解的时候可以放在一起理解,读的时候,还是要分开。至于第六字,则视情况而定,或者停顿或者与下一字连续。而七言诗的第一、三、五字则必须与下一字连续读。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规则,加上自己的理解给这首诗划出节奏,从而读出顿挫之感。

在押韵方面,七言律诗一般是偶句押韵,有时首句也押韵,多押平声韵。平声字一般都宜拖长音调来吟诵。律诗的中间两联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读出上下两联开合相应的口吻。停顿的顿挫与押韵的抑扬结合在一起,诵读就有了抑扬唱叹之感了。

做了充足的铺垫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吟诵。一般在自由吟诵三到五遍后,学生就跃跃欲试,有了当众朗诵的欲望,这时候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表现。对于学生的朗诵,只要他们没有常识性错误,老师不做错误与否的评价,应该多点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才敢于表现。另外,叶嘉莹教授说过“吟诵是用声音对诗歌所做的一种诠释。”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对诗歌所做的诠释不同,在吟诵时候的处理就不同。如果非要用一种调调将其固定,势必会限制扼杀个人的体验。学生们在朗诵《登高》时,有人在第六字后停顿的长,有的停顿的短,有的就和下一个字连在一起读,我在评价时就没有指出优劣,只是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停顿带来的不同感受。

学生尽情诵读之后或者之前,老师的示范朗读也很重要。吟诵作为一种“口耳相传的艺术”聆听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同时老师恣肆的朗诵也给学生做了榜样,能让学生抛开羞涩大胆表现。

诵读通透之后,学生基本上就能穿越时空去理解诗人的情感了,而且诗人的情感,以及触发诗人感动之物也会触动学生的情感和联想。在谈诵读体会时,有的学生想到了自己游长江时所见所感,以及自己想要描述眼前景苦于不能很好的表达,今见“不尽长江滚滚来”才豁然开朗的感受;有的学生甚至谈到诗人用“木叶”所带来的萧瑟之感,竟然和《说“木叶”》里的论述有相似之处。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朗诵在诗歌教学中的分量。同样,学生对诗歌的联想和启发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谈到的内容不流于谬论妄说,我在教学中都加以肯定,我以为这样能使学生思维自由,能让他们富于创造。

在诵读中,学生不仅能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也能悟出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说通过诵读学生已经达到了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愤”和“悱”的阶段,老师这时候再“启发”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课外迁移,让心飞翔

诗词从它产生之时起,就与诵读相伴。古人作诗常说“吟诗”、“咏诗”,这是因为古人作诗是吟咏出来的。杜甫,李白都是吟诗的高手,常和朋友相聚以吟诗为乐。因此,在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实在应该将诵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而不是“为读而读”,有口无心的读。在诗词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给学生讲解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上,我认为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很可能会出现老师口干舌燥,苦口婆心,学生却一知半解,兴味索然的尴尬的教学情景。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19篇

由应用技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主办、学科部承办的“魅力·新锐”之“红五月”诗歌朗诵大赛于6月6日晚上7点在花溪校区3教102隆重举行。 校团委办公室副主任钱玉婷、应用技术学院学工部老师许智、徐勇和谢德君应邀担任比赛的评委,来自各班级的36组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层层选拔,优秀选手得以进入决赛。比赛现场,各选手语调抑扬顿挫,或深情、或激昂,他们痛斥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耻行径,也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刘虹、彭帆组合获得一等奖,郭英伟及赵膺宏、李欢欢、苏元益组合获二等奖,陆渝娇等获三等奖。比赛结束后,校团委办公室副主任钱玉婷为本次大赛做了精彩的点评。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20篇

关键词:朗诵;群众文化;诗歌

一、体面而经济的活动方式

与其它活动方式相比较,朗诵活动几乎不用任凭投资,不用购买乐器、不用较大的排练场、不用购置演出服、不用编曲配器、不用音棚贴声等,抚顺的诗歌朗诵爱好者甚至拒绝手持红色文件夹在台上照读,认为那样不敬业、不认真、不能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影响了与观众互动与交流,这样又除去了购文件夹的款项。无论什么表演形式,人民群众的认知度是非常重要的,相互辉映,才能达到繁荣热烈的局面,抚顺的朗诵爱好者说“朗诵诗歌就如同走进星级酒店,我们品味的是大餐,吃大餐的时候从气质到仪表,从服饰到风度都要展现一种教养”。喜欢诗歌的听众说:“诗歌离我们很近,很亲切,你融入了,热爱了,有什么可远的,说白了,诗歌的语言就是不直接说,文学着说,含蓄着说,优美着说,朦胧着说,凝炼着说…”他们觉得体面而有趣、对心灵又是不间断的陶冶,朗诵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着鉴赏的水平,传播中获得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诗在一个城市中的印迹

古诗中描绘的每一个城市或景点,那里的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向外地的朋友自豪的讲起某某大诗人来过此地,哪一首著名的篇章是写此地的。那么抚顺的老百姓都会背诵几句《煤者颂》――“煤都之夜呵/安祥而又不平静/煤都的夜色呢/黑黑透红……”这是诗人郭小川在抚顺体验生活时写下的。同样诗人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就流传更广,因为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每当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总有人用不同的方式朗诵,或群体、或双人、或单人,让一个在平凡的生命中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普通士兵,常驻人们的心里,让钉子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成为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在一个三线城市当中,有1900多个群众文化团队,虽然朗诵团队的占有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是一段雷锋日记的搞抄,人们从中发现,年轻的雷锋是一个文学青年,是一位诗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无论是郭小川、贺敬之还是雷锋,他们的激情与诗作都为这座城市扩大了影响,在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那么朗诵活动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印迹守护好并不停的传播。

三、朗诵活动的可行性

四、作品通过朗诵产生的效应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21篇

在这秋风送爽的十月里,我们xx级中文师范2班迎来了一次针对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朗诵比赛,这次朗诵比赛与我们班十月的团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又发扬了我们团组织积极拼搏的精神。

诗歌朗诵比赛,安排在我们班的现代汉语课上,为了增加大赛的公平性和真实性,本次的评委由我们的现代汉语老师许光烈来担任,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对于这次比赛,全班同学上下一心,在课余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在选取朗诵材料上也是非常重视的。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下,我们迎来了本次朗诵比赛的首位选手陈康亮同学,一篇《四颗糖果》把我们带进了朗诵比赛的状态,接着的是陈玉仙的《故都的秋》,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特色。一段《一笑而过》,让同学们懂得了面对挫折,我们原来可以这样的洒脱。甜美的朗诵伴随着阵阵的掌声,让人置身于一种飘逸的境界。每个同学的精彩表演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

最终我们的评委许光烈老师从四十二位选手中,选出七位佼佼者并由许光烈老师为我们班的获奖者颁发了奖品。

这次诗歌朗诵举行得非常成功,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掀起了诗歌朗诵的高潮,在现代汉语老师许光烈的鼓励下,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朗诵比赛的到来。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他们的勇气,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我班今后参加学院的朗诵比赛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这次比赛可谓是沙场大练兵,为我们班参加学院的'迎接评估朗诵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诗歌朗诵比赛举办得非常成功,但在这成功的背后就是完美无暇的吗?

不是的。这次比赛我们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值得我们吸取教训,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例如比赛课室准备不到位,之前没有跟课室管理中心协调好;时间上把握不够好。但总的来说这次比赛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普通话的练习,在比赛中,老师针对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声音响亮、普通话语音标准方面作了点评,纠正了同学们发音错误,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在本次比赛中,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非常感谢三个学生代表及班干部在比赛准备工作上作出的努力。台上我们看到了同学们朗诵的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台下同学们的热情投入,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班集体。看到了一个班集体的美好未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需要那种不断拼搏的精神,在拼搏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寻求和谐,让拼搏与和谐携手而进。xx级中文师范2班是一个充满拼搏挑战,洋溢着和谐的班集体。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22篇

一、活动背景

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应该怎样才能使自己过得更加充实。我系学生会学习部举办了一次“诗歌原创大赛”活动,经过将近半个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于20xx年11月28日晚上,在C209教室里要举办了这次活动活动。

二、活动目的

为了使同学们明确,大学生活的光阴不是用来虚度的,我们的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才算是有意义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在自己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等角度,牢记古人的优美诗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活动之前的准备

1、学习部在此之前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形成了书面策划,同时号召全体大一同学积极参与此活动,这为此次活动成功开展提供了前提保证;

2、提前向教务处申请活动教室,并在活动之前布置好会场,准备好活动的必需物品;

3、提前向全体大一同学通知活动的时间、地点。

四、活动基本情况

(一)活动分为四个环节1、诗歌朗诵;2、答题部分;3、猜词游戏;4、自我创作。

(二)活动的过程:1、流行歌曲串烧;2、竹笛独奏。

五、活动的效果

(一)、表现开展的多样性,避免了班会活动中的冷场情况。客观来讲,“诗歌原创”这个主题似乎较为枯燥,对于才入学的新生似乎带有更多更好的教学味道,但是我们的同学还是表现得很活跃,在节目的参加与游戏等各方面都表现得较为热情,极大的配合了主持人开展各项活动。学生会特地地将开展唱歌、竹笛独奏与做游戏相结合,避免了常规的演出形式,极大的`丰富了节目内容。

(二)、以幻灯片形式展开,使主题声动形象。将活动主题“诗歌原创”一直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虽然四个模块看似毫不相连,但是都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诗歌就在我们身边,郑家我们的文学底蕴。以第三环节为猜词游戏环节例;就是展示大家对诗歌的了解,并培养选手之间的默契,并做到学中有乐。我们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利用幻灯片的文体动感形象,使活动一点都不单调这三个部分丝丝相扣,环环相连,向我们的同学展示了诗歌方面的一些常识。活动的内容亦有圈也有可点之处。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1、多媒体设备出现问题;

2、存在同学缺席的情况;

3、现场秩序不好。

(二)建议

1、完善策划书的细节,增强活动的逻辑连接;

2、开展活动之前发动全体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同学们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3、活动之前主持人应加强沟通,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总之,这次主题班会使我们大一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了解,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同时也让大家深深的体会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同学们都表示要在这里播下理想的种子,争取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有所建树。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23篇

四月,学校的活动也很多,学生、老师都很忙碌。周一下午,学校进行了诗歌朗诵比赛,参加的学生都是高中各年级的学生。学校规定每个班最多只能报三个学生参加比赛,在正式比赛之前,学校就已经进行了初选,让一些朗读的比较好的学生继续参加比赛。

有很多同学比赛的时候朗读的是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首诗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是描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在朗诵的时候也生情并茂,充满了感情,当你听着学生们朗读的时候,仿佛自己已经站在康桥上了,回想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这次诗歌朗诵比赛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有同学朗诵的是古体诗,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学生朗诵的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首诗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体现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学生刚开始朗诵的时候,我就被他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因为这位学生的声音条件特别好,很有磁性,而且朗读的时候让人有一种沧桑感,和这首诗的主题相辉映。

这次诗歌朗诵比赛,学生都表现的非常好,让老师和学生们都发现了很多人才,元氏四中果然是卧虎藏龙的地方。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24篇

【活动内容】

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

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

教师相机板书:

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朗诵的技巧、学习写诗、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25篇

20xx-20xx我的梦、中国梦诗歌朗诵会活动总结诵读经典,感受生活的诗情画意;爱我中华,振奋心灵的激情昂扬。“我的梦、中国梦”诗歌朗诵会,让整个文院沉浸在朗朗的书声之中,而我们也在体味经典的过程中,更加刻的感受到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次活动的举办过程中,有许多成功之处:

创新意识:这场不同寻常的朗诵会得益于最初制定方案时的“形式不限,人数不限”,这样就给了同学们更大的空间去发掘他们的文艺潜能,提高大家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比赛现场,我们不仅可以听到抑扬顿挫、情感饱满的诗歌朗诵,也可以感受丝竹管弦的声声入耳,体会笔墨书香的视觉盛宴,更能欣赏优雅细腻的歌舞升平。这使每个节目都在突出朗诵的基础上展示了多种文艺形式,增加了活动的亮点,增强了观众兴趣,为活动的成功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奉献的精神:虽然真正的比赛只是短短的两个小时,可是在决赛之前,主持人及相关学生就在会场集合,布置会场。有的装饰幕布,有的搬运音响设备,正式比赛也开始了,一直到比赛结束,大家都保持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即使再累也没有听到一声抱怨,虽然很辛苦,为了演出的成功,大家还是在努力工作着。这种服务和奉献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让节目的精彩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展示。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场地有点小,限制了学生的发挥,也限制了观众的人数,影响了朗诵的效果。最后,决赛结束后应该请评委进行点评,让大家知道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同学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下次比赛的开展。金无足赤,不足的总结是为了下次做的更好,相信吸取经验的我们会做得

更加完美,由于时间关系把这个环节给漏掉了。

诗歌朗诵会的举办,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增强了我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功底,书写出我们更加诗意的人生。活动的成功落幕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收获与经验,带着这些收获,我们又重新上路,迎接下一个挑战!

诗歌朗诵大会总结报告 第26篇

[关键词]诗歌教学 创设情境 诵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不少老师有这样的感慨:写诗难,读诗亦难,诗歌教学尤其难!诗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但在当前诗歌教学中,不少课堂教学思路依然机械陈旧,文本解读粗浅鄙陋,诵读不足,分析有余,学生与诗歌渐行渐远,因此寻求诗歌教学的策略颇有必要。

一、创设情境,激活想象

诗词的特点是短而精,在有限的篇幅里包蕴了深广丰富的内容,而其语言却往往是精微幽渺的,尽管这为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欣赏空间,但对于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来说,由于缺乏与此相关的感性认识,往往难以理解和把握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意蕴。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搭起一座通往感性认知世界的桥梁。

在新课标背景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诗词教学,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抓住认知时机,运用得适时、适度。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是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而这种认知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传统的教法较少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被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多媒体教学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而且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

二、涵咏诵读,意到情浓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也知对诗歌的学习重在读,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诗歌诵读注重情理,悟得诗情,晓得诗理,方能入味。朱自清先生在《诵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读’原是‘抽绎意蕴’的意思,默读只是‘玩索义蕴’的工作做得好,只有朗诵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诵读,它得生活在诵读里。”

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只要抓住了诗歌的特点,上课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对于语言指导诵读,才能够走进诗歌的内核,感受诗歌的魅力。诗中或轻快或沉滞,或舒缓或急促的节奏韵律变化,反映着诗人情绪的起伏波动。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进入诗歌的意境,更好的品味诗歌所传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自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使学生通过诵读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歌的意境,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放到课堂的第一位,所有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多诵读,多体验、多感动。把舞台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欣赏自己、成就自己。最后达到理解诗歌主旨,品味诗歌语言,鉴赏诗歌意境,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这一最终目的。

诗歌的涵泳诵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也就是“三读”。一是“粗读”:自由阅读全诗,达到整体感知,了解文本的目的。二是“研读”:带着问题,局部诵读,以读来带动赏析。三是“美读”:带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味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所营造的意境,达到“我即诗人,诗人即我”的境界。

三、发挥主体,互动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要更新教育观念,确定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发挥主体精神,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录音朗读诗词是实践的一个好方法。让每个学生备一盘磁带作为诗词预习之用,要求将诗词制成朗读录音,课前用几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抽查一、二个学生的录音,当堂播放,评论、打分,学生听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的声音”,其乐趣无穷。此时学生又俨然成一个欣赏者,自己去体会诗词的感彩及分寸,去鉴别自己的朗读与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去评判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劳动收获的欢愉可想而知了。用录音训练朗读的方法,可以达到的效果有:①熟悉诗词;②引起对诗词的兴趣;③进入诗词的意境并加深理解;④产生疑问,引起思考;⑤养成认真读书、勤查字典的良好学习习惯;⑥培养了学生自己安排学习环节,自己检查学习质量,自己品尝学习成果,自己决定成功标准的自理自制能力。

诗歌内蕴着奋发向上、锲而不舍、执著奋进、不竭奋进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理念,诗歌是一种理想,它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入超越之境,扬弃旧我,走向新我,使自己向更美好的生存状态发展,逐渐抵达理想。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目前,教育改革高潮迭起,语文教育正在逐渐回归诗性和人性,而青年学生正处于敏感多思、多愁善感的诗般年华,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充满诗意的,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他们的审美能力、感悟人生的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通过诗歌,可以使他们逐步向真向善向美,并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视友谊,思考时代,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并有高尚情趣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国风.清华学者论文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