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学术报告(合集3篇)

报告 0 16

红楼梦学术报告 第1篇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巨著,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丰满,让我深入了解了各式各样的人性。贾宝玉天真烂漫,林黛玉聪明敏感,王熙凤精明能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命运。通过他们的兴衰起落,我明白了人生道路并不平坦,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同时,书中也塑造了一些正直善良的人物,如贾母和晴雯,他们的存在使我感受到人性中的美好和真诚。

总而言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伟大作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更深刻的认识。它是我成长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与价值观。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受益于《红楼梦》这本伟大的作品。

红楼梦学术报告 第2篇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作为一部丰富而复杂的小说,它涵盖了众多主题,融合了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多重艺术手法。本文将对高中红楼梦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其作为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曹雪芹是一位社会地位较低的智慧人物,他对社会现实的触动以及自身遭遇的不幸遭遇,使得他创作了这部充满社会暗喻的巨著。

二、《红楼梦》的主题

1. 家族衰落与社会变迁

《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败为主要线索,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没落和变革时代背景。通过对贾府兴衰的描写,曹雪芹将个人和社会的命运相互交织起来,呈现出封建家族逐渐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2. 爱情纠葛与婚姻观念

小说中展现了多种婚姻观念,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的虚伪和不合理。曹雪芹借此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爱情和婚姻的真谛。

3. 人性与人情的辨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价值观。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人性中的善恶、欲望和理想进行深刻的对比和思考。他提出了“人情”与“人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使读者得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三、《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1. 人物刻画的细腻和丰满

曹雪芹通过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言行举止等细节,刻画出了众多独特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轨迹,使得整个小说更加真实、生动。

2. 情节的扣人心弦和结构紧凑

小说情节错综复杂,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曹雪芹运用悬疑、矛盾等手法,使读者屡屡产生猜测和思考。同时,小说结构紧凑,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使整部小说呈现出一种高度的艺术美感。

3. 诗词的妙用和意境的营造

曹雪芹以其卓越的诗词才华,穿插大量诗词于小说中,更加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内涵。他通过诗词的运用,创造了许多意境独特的场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愈发沉浸其中。

结语: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具备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出色的艺术表现,更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中红楼梦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红楼梦学术报告 第3篇

第四组在今天下午半天的会议中,共有两场十五位学者作了小组发言,聚焦以下三大主题:

第一个主题,《红楼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与影响研究。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怀义做题为《试论中国古代艺术摹仿说视域中的〈红楼梦〉》的发言,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孟宝跃做题为《将〈红楼梦〉引入高校书法学学科建设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思考》的发言,宁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衍青做题为《晚清民国〈红楼梦〉大鼓唱片艺术价值论析》的发言,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教师宋庆中做题为《谫论〈续琵琶〉曹操形象塑造对〈红楼梦〉创作影响》的发言。这一组的发言,关注的是《红楼梦》在其他艺术形式,如中国古代绘画、书法艺术、大鼓唱片戏曲艺术之间的关系,分析《红楼梦》同这些艺术形式互相影响之后所产生的结果,并深入思考这种影响所蕴含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比如,王怀义教授的发言,就将《红楼梦》同仇英的长卷绘画之间形成了联系,并且深入到摹仿论的理论机制进行探讨。孟宝跃教授立足书法学科,分析了《红楼梦》对书法艺术的呈现,并思考如何利用《红楼梦》促进书法学科在高校的建设。刘衍青教授则聚焦于《红楼梦》的大鼓唱片,认为这一艺术形式一方面呈现了《红楼梦》同大鼓艺术相结合所绽放出的绚丽之花,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大鼓艺术研究本身的广度与深度。宋庆中先生分析了《续琵琶》所塑造的曹操形象与《红楼梦》人物刻画的一致性,指出曹雪芹与曹寅的文艺理念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

第二个主题是《红楼梦》的社会人文向度接受与传播。在这个主题之下,有三位老师做了发言,分别是:海南三亚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继保的《耳朵经济的兴起与〈红楼梦〉的声音传播》、巴中市红楼梦学会会长向前的《红楼文化与人文素摭谈》、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教授马经义的《高职院校〈红楼梦〉课程建设研究》。这三位老师发言,展示了他们对《红楼梦》在社会生活、教育教学向度上的深刻思考以及教学实践。比如,刘继保教授注意到当前《红楼梦》在“听书”平台上所受到的关注与欢迎,认为这是《红楼梦》在当代传播的新途径,并对其内容生产模式、特点和未来发展做了分析与阐释。向前先生强调了《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的地位与影响,认为推广《红楼梦》阅读,能够增进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价值认同,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马经义教授常年专注于在高职院校和社会大众当中推广《红楼梦》,他的发言描述了在高职院校中进行《红楼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路径。

第三个主题是《红楼梦》译介及域外传播。在这个主题之下,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高玉海做题为《〈红楼梦〉在欧洲传播和接受》的发言,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鹏飞做题为《阐释多样性:〈红楼梦〉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的发言,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晶做题为《〈红楼梦大辞典〉译本部词条修订札记》的发言,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唐均做题为《多语种红学有望成长为21世纪中国人文三大显学之一》的发言,广西大学教授张惠做题为《〈红楼梦〉在北美的传播与接受》的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金波做题为《库恩〈红楼梦〉英文转译本的流传、接受与影响研究》,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泽权做题为《〈红楼梦〉六个英译本注/释策略、技巧及风格考察》的发言。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任显楷做题为《西里尔·白之英译〈红楼梦〉英译底本考辩》的发言。

这一组发言既有宏观向度的整体性研究,也有微观向度的个案研究。在宏观向度上,高玉海教授梳理了《红楼梦》在欧洲的传播和接受的历史,做了三个阶段的历史分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欧洲红学的态势及走向。王鹏飞教授聚焦于英语世界《红楼梦》的接受,对这一问题展开历时性考察,分析了不同时期英语世界学者《红楼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与之相呼应的,是张惠教授的发言,她的发言聚焦于北美红学,梳理了北美或美国红学同中国红学、欧洲的理论方法的互动,以及华裔与非华裔学者、红学研究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更为高处立论的,是唐均教授的发言,他提出“多语种红学”作为21世纪中国人文三大显学之一的学术地位和研究方略。在微观的个案性研究的向度上,李晶女士介绍了自2015年以来所开展的《红楼梦大辞典》译本部分词条的修订工作。《红楼梦大辞典》凝聚了几代红学家的心血与研究成果。此次修订是红学研究的一次重要工程,其成果令人期待。王金波老师讨论库恩的《红楼梦》德文译本之英文转译本。他通过阅读原始文献、挖掘网络资源和数据库等方法,全面描述了该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流行与影响。刘泽权教授的发言考察了六种《红楼梦》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的注释策略、翻译风格,并由此思考对于文化外译的启示。任显楷的发言描述了汉学家西里尔·白之所译的《红楼梦》片段的译本特征,并从底本考察的角度分析了其译本的四种翻译情况,认为白之译本依据不同的《红楼梦》底本译成。

综上所述,本组讨论顺利完成了会议的预定计划,显示出红楼梦学会内不同领域学者们宽广的学术视野与深厚的学术积淀。第四组讨论的内容精彩纷呈,涉及《红楼梦》的声音、图像艺术、舞台表演艺术、多语种译介与传播等领域。小组的讨论内容丰富,学术性强,交流热烈,非常成功。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因为线上开会,时间紧张,学者之间很多讨论没有得到展开。我们期待明年的中国红楼梦学会学术年会能够线下召开,我们所有红学师友能够齐聚一堂,评红论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