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实验报告单(实用30篇)

报告 0 19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篇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共2篇)]

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装置: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篇

编号:TQC/K633 实验报告要求和格式完整 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要求和格式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实验报告要求 1. 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 报告中的电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数据使用钢笔、圆珠笔不得使用铅笔。 3.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书。 4. 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格式

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2 / 11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3篇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4篇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5篇

关键词:初中 化学 实验 教学 策略

一、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根据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有关制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实验;有关阐明概念,证明基本理论和定律的实验;有关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实验;有关定量方面的实验。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通过“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的晶体物质的实验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规律。在实验原理和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着重掌握:①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类物质的性质和它们之间能否相互发生反应(若能反应,需要弄清反应条件)。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①所用各种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关物质的溶解、过滤、结晶、再结晶的操作方法。

二、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为此,我们从下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中学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①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均可采取制取氧气的这套反应装置;②集气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任一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

因为我们在讲氧气时进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讲氨气、甲烷等气态物质时,就可以从启发学生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来完成制取上述物质的实验。

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我们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氯气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理由。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

三、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在这方面,我们除按实验原理、要求提出有关的操作内容和要求外,还着重讲了下述几点:

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如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③药品的取用;④加热方法;⑤气体的净化和干燥;⑥气体的收集和放置;⑦装置的拆卸。

对这些操作,都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譬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_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氯气与水能发生下列反应: C12+H20HCl+HC10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浓度,可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在分析某些实验操作时,为了让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总是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让学生便于记忆。如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摩尔浓度溶液时,在分析演示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称(对固态溶质要称,液态溶质要量)、溶(溶解)、洗(洗涤溶解时容器的内壁)、稀(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四、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即使到了二年级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因此,他们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师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2、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绘制装置图的能力:写好实验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正确地绘制装置图。过去学生绘的装置图往往比例失调,难以辩认。近年来,我们在培养学生绘制装置图方面,首先分析各种仪器的构形,找出每件仪器各部分线条的比例关系及每件仪器部分线条之间的比例关系,作反复的绘图练习,使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能迅速而正确地画出装置图。

参考文献: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6篇

编号:QC/RE-KA8189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7篇

报告编号:YT-FS-6368-8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8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 松香、玻璃' 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

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 玻璃' 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 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9篇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0篇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

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1篇

报告编号:YT-FS-1587-65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例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例(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 (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 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2篇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 2.记录数据: 五、反思拓展: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____

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的关系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预习: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其公式是: 2、若已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的密度ρ液,能否推导一个公式来计算浮力?若能,请写出推导过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1、参照实验一,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G=N。 2、如图,在溢水杯中盛适量的水,(液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弹 簧测力计挂住物体,将物体放入溢水杯中。 3、待溢水杯中的液体不在溢出时,在量筒中直接读出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 V排=mL=m3 4、计算物体排开测量桶和液体的重力G排=mg=ρ液g V排= N。 写出计算过程 4、液体受到的重力G液=N。 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 橡皮的;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 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

)同一滑轮组,所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 (2)双滑轮组和单滑轮组,提 的物体,相同的高度, 组机械效率大。 (3)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3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 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 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1。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4篇

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物理光学过去也称“波动光学”,从光是一种波动出发,能说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而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电磁波的假说以后,物理光学也能在这个基础上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的部分现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获得一定成功。但光的电磁理论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各种原子和分子发射的特征光谱的规律等;在这些现象中,光表现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学的另一部门“量子光学”。

【杨氏干涉实验】杨格于18设法稳定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因为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且维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般均维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实验结果的干涉条纹,它是以P0点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P0点处的中央条纹是明条纹。当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并不相同。波长较短的单色光如紫光,条纹较密;波长较长的单色光如红光,条纹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实验,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条纹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条纹的两侧,由于各单色光的明暗条纹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红的彩色条纹。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5篇

实验报告单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学生姓名 实验内容练习使用显微镜 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的名称和用途。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实验器材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 实验报告单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学 实验内容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 学会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目的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 实验器材 吸水纸、其他动物细胞的永久装片。 实验步骤 1、取镜安放实 2、对光 3、放置玻片验 标本 步 4、观察 骤 实验步骤 5、收放 结 论 实验过程讨论分析 取显微镜时,左手握 显微镜是贵重仪器,双手取镜是为了。 住,右手托 安放显微镜略偏左的目的是: 住。安放显微镜应略 。 偏。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当外界光源暗时,应选用光圈对准通光孔,同时选 孔。用反光镜。 把要观察的玻片放在 尽量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央,这样物像容易 上,尽量使要观察的标本正对 在中找到。 中央。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 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的目的是:避免 。 降,直至为 镜筒上升切忌太快,因为只有在 止,眼睛应从侧面注 位置上,物象才清晰。若镜筒上升太快,极易错过 视。 焦距。 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要将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推移装片的 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 方向是。 止。再转动 “上”字装片在显微镜下呈图像。说明显微镜成像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是。 实验过程讨论分析 实验后,把显微镜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镜 筒降至处,反光镜放在 实 验 成 绩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 为什 ①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碎屑 实浓度一般是。 抹要均 1、制作人口腔 ③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 侧壁轻刮几下。 验上皮细胞临时装避免 片。 ④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 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几下。 步⑤盖上盖玻片。 气泡与 ⑥在盖玻片一侧加在 骤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2、是微镜观察 人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讨论分 按生物绘图要求,画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结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实 验 成 论绩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教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实验教师:_______________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6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

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7篇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8篇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共2篇)]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19篇

实验装置: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0篇

以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为例。

一(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码、量筒、烧杯。

四(实验原理)ρ=m/V 。

五(实验方法(步骤))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

2. 将适量的液体加入到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 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示数并记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4.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记录于表格中;

5. 根据ρ=(m1-m2)/V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6. 为确保测量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ρ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注意的问题)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否则造成测量误差。

六(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表格、图象、计算))略。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1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是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亮点,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感悟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物理探究报告是学生对物理探究活动过程的记载和探究结果的书面汇报,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指导好学生写物理探究报告是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_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结合物理教学,逐步渗透物理探究实验各个环节,由简到繁,分步指导学生写物理实验报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分析与论证环节中要求“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八年级学生初学物理,在开学第一课中,我就让学生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因此,要学好物理,一定要善于观察,且是有目的的观察。如在声现象的教学中,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在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中让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使学生做到有目的的观察,并要求学生说出观察的结果,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就会有的放矢。以后要求学生逐步做到由口述到笔录,学生就会自然过渡,感觉写物理实验报告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表格设计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初中物理实验要求学生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测量,如刻度尺、温度计、停表、天平等。这样的物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就是实验数据记录。最初的实验中我将实验记录表格设计好,在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已经掌握后,要求学生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中。在“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入射角α 反射角γ

这类实验不要求学生写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这两个要素,“分析与论证”可以改成“测量结果”。但填写实验数据时一定要强调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也是实验报告内容之一,我开始是要求学生将实验记录填入现成的表格,后来指导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学生逐渐总结出:表头的内容一般为实验次数、要测量的量、要计算的量等,学生自己设计好表格之后,加以展示,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极大的增强了自信心。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与交流

学生实验的根本目的就是从各种实验现象、数据中找出物理规律和得出结论。初中物理实验除了测量性实验,大部分是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总结物理规律。在测量性实验中,我只要求学生做到对实验操作、仪器使用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思考今后如何改进;在验证性实验中除了做到上述要求外,就是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分析结论前先要注意本次实验目的,然后对现象或数据出现的普遍规律进行总结。如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完成有关测量后(如下表),分析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因此实验记录中哪些物理量的变化造成机械效率的改变就是分析的重点。

学生可能会在最初分析时感觉有些困难,我就采取了填空式的实验结论,如本实验结论可以设计为: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其它条件一定时,______。通过分析第1、4、5次实验数据,得出 。这样学生在前面问题的引领下,很自然的写出第二空的结论。(由于初中物理重点考查控制变量法,很多实验中也用到了此方法,所以写出结论时注意表达出结论的得出是在哪个物理量被控制不变,培养学生物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四、实验步骤的练习与设计

在学习了一学年的物理以后,学生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以上实验报告的环节,并能比较熟练的填写实验报告单。但对于实验设计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部分环节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从八年级下开始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就将报告单中的实验步骤设计为填空式,如下: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开关处于 .

2 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记入表格中 。

3 改变 位置,使电压表示数变为3V,再次读出 示数,并记入对应表格。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与电磁铁连成 电路。

2、 将开关闭合或打开,观察通电、断电时,电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情况,判断电磁铁磁性的 。

3、 将开关合上,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 ,从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情况对比电磁铁 的变化。

4、 将开关合上,使 不变,改变电磁铁的接线,增加通电线圈的匝数,观察电磁铁 的变化。

由于填空式实验报告给出一部分设计思路的提示,进行填空式报告主要是让学生在填空时思考实验关键点、这样设计的原因,当然实验步骤也是为实验目的服务的,每做一个实验前,我都会让学生思考:要完成这一目的,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哪些量需要变化,哪些量要保持不变,怎样做才能实现你的想法。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在明确实验目的之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需要哪些器材呼之欲出,大部分学生能够设计出基本实验步骤,互相讨论之后加以完善,实验设计能力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2篇

报告编号:YT-FS-1943-1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

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3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班姓名:陈益迪学号:0113489 学生实验报告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 最大误差限△仪=± 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 最大误差△仪=± 修正值= 3 物理天平 t天平感度 最大称量 500g △仪=± 估读到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 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 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 2、实验数据记录表 (1)测圆环体体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测钢丝直径 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估读到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测石蜡的密度 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天平感量: g 最大称量500 g 3、数据处理、分析 (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 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 sd= 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 ud,= ud= 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 σd= 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 d=(±)mm d = 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4篇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骤: 1.组成串联电路

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 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 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 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路图 电路图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并联电路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5篇

[关键词] 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字[ 2001]4号)中明确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融于经济的全球化,适应科技革命的进程,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因此,现在许多高校都在加快步伐,争取40%- 50%的大学课程用英语讲授,以提高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的,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在药物化学课程群(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可便于学生日后进入医药学国际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国际化医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与当前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于培养和发掘人的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观、能力观是相辅相成的[2]。

最近,各医药院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的双语教学,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药物化学课程群理论课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开设双语教学稍有牵强,而实验课相对理论课实验流程简单易懂,用双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与掌握,也是一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有效途径。而且用双语进行实验讲授,能加强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实验预习的状况会有所提高,实验操作也会因预习充分使出错率降低[3]。通过实验课双语教学的进行,进一步诱导激发学生对理论课双语教学的兴趣,为理论课双语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1.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指定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教学

指定教研室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受过英语专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好,具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双语教学任务,同事努力调动本课程任课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安排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到开设有双语教学的院校进修。

编写合适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

参照国家统一规划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编写一套高品质的,有生命力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将该教材编写为对实验常识、实验基本操作、单元实验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进行编排,以既克服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畏难情绪,又能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拟定实验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检查英文预习报告。教师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试剂和仪器、过程、注意事项五个方面进行英文讲解,利用板书,将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相结合,结合理论课内容讲解对应的英语专业术语,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英文回答实验关键问题的能力。授课中英语口语讲解的比例约40%,同时也兼顾课程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教师必须逐份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批改时不能只打“?”或“ⅹ”,要求对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句法等错误及实验现象解析不正确的地方用英文批注或纠正。

创造良好的实验双语教学环境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双语教学环境,在实验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作挂图和标签,将实验试剂、仪器及合成反应名称、实验操作术语等中英文对照词汇制成挂图挂于实验室,制作名称英文标签标贴于仪器或试剂瓶上,便于学生及时浏览;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完整的实验英文课件置于校园网上,以便学生随时学习。

实行互动式教学

教师讲授实验内容的过程不能搞填鸭式,可以灵活地根据授课规程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领读实验过程,不懂的地方由教师解释补充;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就实验现象等进行交流;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和教师用双语进行分析;就实验报告的写作与批改师生在课后可以进行讨论。

邀请留学归国教师全英文示范授课,鼓励学生参加归国专家进行的讲座或报告会

学生通过聆听专业基础扎实、英文水平较高的教师授课以及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与专家的简短交流,能够激发双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1)预习与实验报告的考核,占30%;

(2)期末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30% ;

(3)按独立设计实验的层次与能力给出实验创新分,占40%,学生如完成额外的创新型选做实验,可获得加分。

开展实验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

通过问卷开展教学效果的调查,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好的教学经验必须是学生普遍认同并接受的,最终注重教学效率。

问卷内容包括:

(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2) 学生的英语水平;

(3)学生对教学组织、教师、教材的评价;

(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5)学生对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结束语

药物化学作为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课,对于学生能否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一年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我院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查阅专业外文文献和对外交流的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基本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药物合成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又要促进学生系统了解国内外药物合成新技术,以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双语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坤,冯卫生,弓建红等,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J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30):73-74.

[2]赖依峰,周施杰,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128.

[3]史清文, 李力更, 霍长虹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成绩考核的教学改革. 高校教育研究. 2009, 2: 35.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2009402)

[摘 要] 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该文从教师、教材、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药物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高了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字[ 2001]4号)中明确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融于经济的全球化,适应科技革命的进程,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因此,现在许多高校都在加快步伐,争取40%- 50%的大学课程用英语讲授,以提高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的,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在药物化学课程群(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可便于学生日后进入医药学国际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国际化医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与当前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于培养和发掘人的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观、能力观是相辅相成的[2]。

最近,各医药院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的双语教学,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药物化学课程群理论课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开设双语教学稍有牵强,而实验课相对理论课实验流程简单易懂,用双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与掌握,也是一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有效途径。而且用双语进行实验讲授,能加强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实验预习的状况会有所提高,实验操作也会因预习充分使出错率降低[3]。通过实验课双语教学的进行,进一步诱导激发学生对理论课双语教学的兴趣,为理论课双语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1.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指定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教学

指定教研室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受过英语专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好,具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双语教学任务,同事努力调动本课程任课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安排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到开设有双语教学的院校进修。

编写合适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

参照国家统一规划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编写一套高品质的,有生命力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将该教材编写为对实验常识、实验基本操作、单元实验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进行编排,以既克服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畏难情绪,又能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拟定实验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检查英文预习报告。教师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试剂和仪器、过程、注意事项五个方面进行英文讲解,利用板书,将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相结合,结合理论课内容讲解对应的英语专业术语,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英文回答实验关键问题的能力。授课中英语口语讲解的比例约40%,同时也兼顾课程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教师必须逐份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批改时不能只打“?”或“ⅹ”,要求对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句法等错误及实验现象解析不正确的地方用英文批注或纠正。

创造良好的实验双语教学环境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双语教学环境,在实验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作挂图和标签,将实验试剂、仪器及合成反应名称、实验操作术语等中英文对照词汇制成挂图挂于实验室,制作名称英文标签标贴于仪器或试剂瓶上,便于学生及时浏览;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完整的实验英文课件置于校园网上,以便学生随时学习。

实行互动式教学

教师讲授实验内容的过程不能搞填鸭式,可以灵活地根据授课规程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领读实验过程,不懂的地方由教师解释补充;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就实验现象等进行交流;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和教师用双语进行分析;就实验报告的写作与批改师生在课后可以进行讨论。

邀请留学归国教师全英文示范授课,鼓励学生参加归国专家进行的讲座或报告会

学生通过聆听专业基础扎实、英文水平较高的教师授课以及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与专家的简短交流,能够激发双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1)预习与实验报告的考核,占30%;

(2)期末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30% ;

(3)按独立设计实验的层次与能力给出实验创新分,占40%,学生如完成额外的创新型选做实验,可获得加分。

开展实验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

通过问卷开展教学效果的调查,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好的教学经验必须是学生普遍认同并接受的,最终注重教学效率。

问卷内容包括:

(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2) 学生的英语水平;

(3)学生对教学组织、教师、教材的评价;

(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5)学生对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结束语

药物化学作为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课,对于学生能否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一年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我院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查阅专业外文文献和对外交流的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基本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药物合成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又要促进学生系统了解国内外药物合成新技术,以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双语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坤,冯卫生,弓建红等,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J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30):73-74.

[2]赖依峰,周施杰,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128.

[3]史清文, 李力更, 霍长虹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成绩考核的教学改革. 高校教育研究. 2009, 2: 35.

基金项目: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6篇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距离 速度 时间符号:v=t s 实验装置: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上图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t1=V1= S2=t2=V2=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在表格 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时间t/min0 1 2 3 4 …温度T/℃ 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7篇

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平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如图1所示。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

材料:气球、细线、水。

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如果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一个物体,气球就变成了一个放大镜,通过气球观察,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3)气体的性质实验

材料:气球、广口瓶、双孔橡胶塞、两根玻璃管(一弯管,一直管)、两用气筒。

①验证玻意耳定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装置如图2所示,在直玻璃管的下端拴一个气球,把气球放入瓶中,并用塞子塞住广口瓶口。先在气球内充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直管,通过弯管向瓶外抽气,发现气球变大;向里打气时,气球又会变小。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过程中,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即定性地验证了玻意耳定律。

②验证盖·吕萨克定律,证明气体的热膨胀。

在气球内稍充气,并把直管封闭,然后把广口瓶放入热水中,使瓶内受热,就会发现气球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稍冷却,就发现气球又逐渐地变小。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说明:玻璃管的封闭可外接一橡皮管,用止水夹封闭橡皮管就可以了。

(4)物体的沉浮条件

材料:薄气球、水、酒精、盐水。

方法:用一个薄气球,装入水,密封好,缓缓放入水中,就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现象。然后在气球中装入酒精,则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最后在气球中装入盐水,则会看到物体在水中的下沉现象。这有效证明了液体中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5)动量定理

材料:大气球、砖块、锤子。

方法:将充好气的气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气球上面放置一砖块,这时用铁锤迅速打击砖块,会发现砖块被击碎,而气球完好无损。本实验省去了海绵这一系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动量定理,也减去不少因海绵引起的疑惑。

注意事项:气球充气要适量,要保持气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演示时要注意让学生远离,防止碎砖块击伤学生。

(6)反冲现象

材料:气球、吸管、气筒、细线。

方法:如图3,将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筒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发现气球沿直线竖直上升。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反冲运动。在这里要注意选用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

(7)电荷的相互作用

材料:铁架台、丝线、气球。

方法:如图4所示,气球充好气后,用干燥的丝线将气球悬挂起来。用干燥的手擦气球的表面,使球带电(手最好先在火上烘干)。用摩擦过气球的手去靠近气球,手会吸引气球,让用手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两球会相互推斥。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荷的相互作用。

其实对于气球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比如在瓶吞鸡蛋这个证明大气压的实验中,如果把鸡蛋换成气球,将既经济,又可以循环使用,学生也能够亲身实践,增加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只有不断地去思考,去摸索,才能挖掘出更好的实验,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8篇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29篇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探究过程:

1.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2.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3.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4.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5.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6.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结论:

1.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中学实验报告单 第30篇

高二生物研究性课程学习实施方案*.一:方案指导思想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开展以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程,学生通过直接体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将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扩大其视野,从而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初步的认识。二: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1)第三周到第四周各班生物教师组织选题或自报课题,教师初审将各班上报的课题在年级范围内进行初审(辅导教师负责),(2)第五周到第六周各班组建小组,开题论证各班组建1-2个课题小组,选择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聘请辅导教师.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辅导教师到班指导。(3)第七周到第十五周开展研究,导师监控以业余时间为主,各课题小组自行活动。辅导教师提供指导、监督,并注意提醒学生保留研究过程中的各类资料。(4)第十六周组织中期报告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组织中期报告,让各课题组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及时引导的作用。以年级为单位,汇报研究开展的情况。(5)第十八周成果展示,论文答辩以班级为单位交流各课题小组的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实验报告、论文的交流;以年级为单位向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优秀课题成果,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论文展示及评比。(6)第十八周表彰先进:对优秀课题成果结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7)第十八周到第十九周课题资料的整理、总结上交年级组和教研处.附:研究性学习课题举例:1:微量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研究.2:光照对开花植物花期的影响.3:鱼在不同pH值水中的生长情况研究.4:昆虫触角及其摄食行为的研究.5:生活用水中有害生物的研究及对策.6: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的探索.7:不同种水体污染生物净化方法的研究.8:热污染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影响的研究.9:香烟烟雾对三龄家蚕幼虫的结茧质量的影响10: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合理饮食结构的研究.11:日常食品中常见致癌物的文献研究.12:糖尿病人的食物疗法的研究.1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危害研究.14:中学生服用营养品情况调查及其分析.15:关于DNA芯片与21世纪身份证的文献研究.16:克隆技术对器官移植的作用与意义探讨.17:基因疗法的可行性分析与展望.18:造福于人类的工程―分子仿生的文献研究.19: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分析.2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卉栽培现状调查分析21:基因组计划与转基因食品开发的展望.22:濒危动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应用.23:酸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24本地天然水源中大肠杆菌含量的测定与思考.25:农作物秸杆再生利用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26: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7:区域珍稀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相关推荐: